第(2/3)页 《电话》票房破三亿,杨蜜饰演的变态杀人狂魔备受赞誉… 此外,《春娇与志明》也在上映。 这个时间段的杨蜜应该在各种跑宣传,或者参加活动才对… 不利用这个热度疯狂圈钱,还是大蜜蜜嘛? “有啊…”杨蜜笑了笑:“但我想陪着你…感动吧?” “…” 当然感动了,无以为鲍,只能再次倾囊相授… 这次让她感受了一下啥叫巅峰期的男人! …… 纽约有一堆独立电影公司。 大一点的如福克斯探照灯、索尼经典,由好莱坞大厂直接注资成立,很多时候的决策和运营听命于母公司… 小一点的独立电影公司则因为业务量小,电影部门(宣发、采购、公关)往往就会是一家公司的全部。 主要依托东海岸的艺术学院,纽约大学电影学院、哥伦比亚大学、马里兰艺术学院、纽约视觉艺术学院,爱默生学院… 在东部的同学们毕业后以纽约为主,有大量的独立电影制作工作室,和剧组会长期驻扎在纽约社交网络上会有很多独立电影人的群,他们之间会相互推荐介绍工作和项目。 当然,A24的业务并不包括制作… 他们走的是米拉麦克斯的路子——靠眼光! 哈维韦恩斯坦确实有眼光,1980年,国际人权运动如火如荼,米拉麦克斯花了大价钱买下两部英国电影,再找来专业人士,把两部电影剪辑成一部。 对的,两部剪成了一部——《秘密警察的另个球》。 这部人权电影为美国市场量身定制,果然反响热烈,米拉麦克斯有了第一部热门影片,票房大卖的同时,国际特赦组织对这部影片大加赞扬,认为有助于改善美国的国际形象。 从此,哈维·韦恩斯坦掌握了小众电影如何名利双收的密码。 此后,他把美国独立电影《性、谎言和录像带》《莎翁情史》《英国病人》送上神坛,也让托纳多雷名声大噪——《天堂电影院》、《海上钢琴师》以及《西西里的美丽传说》… 按理来说,沈言应该找哈维合作… 但哈维这个人很强势… 而且不讲道义… 还是A24吧,至少他们相对来说,有原则一点。 这家公司有三个联合创始人,Daniel Katz,David Fenkel和John Hodges… 其中股份占比最大Daniel Katz曾在狮门影业工作七年,后来去了一家投行; David Fenkel创立过立电影发行公司Oscilloscope; John Hodges也曾任职Big Beach制片与开发部门经理——这家公司曾经制作过《阳光小美女》…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