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首先,大家要知道一点,中国电影商业化没到15年… 如果需要一个确切的时间点的话,就得从张艺某的《英雄》开始掐算,那还是2002年底的事,满打满算也才13年。 在此之前,我们当然也有电影,但那时候的电影是一种工具,拍电影是一种特权。 所以,很多大制片厂时期的风气沿用到了今天… 包括我们的电影教育——脱胎于苏联的艺术和工具唯二论,把技术推搡到了墙角,从业者对技术是脱敏的,甚至是轻视的。 我们推崇电影新浪潮运动… 但事实上,法国新浪潮那拨导演是极其幸运的,他们用尽可能低的技术门槛,介入了电影。他们只能靠讲述的方式和所讲述的故事,去吸引人。 但现在不行了,大剧组甚至要动用上千人,商业电影 其次,关于电影的认知。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,我们的创作者都只有自己没有别人,很难从观众的角度去考虑创作。 他们以为了解观众,可那只是他们自己的以为。 起码,观众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蠢! 然后他们牢牢把控奖项,试图拿到电影艺术的冠名权、解释权… 然后…他们的电影就跟观众脱节了! 很长一段时间,我们的电影,尤其是第六代的电影,因发现社会污点和罪恶而洋洋得意,以曝光这些不干净的东西标榜自己的愤怒和责任… 这点当然不算错,但商业电影最终需要的是美好。 电影需要一种主流价值观,这个主流现在是很多创作者看不起或者觉得老旧的东西,比如爱、幸福、家庭、正义等等… 路川导演就是典型的这类人… 家世渊博,他的父亲陆天明与姑姑陆星儿都是著名作家,可说家学渊源。 第一部作品就是‘借鉴’黑泽明的《野良犬》; 找来了江闻主演!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