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所以,这是一只民国时期的珐琅铜盆? 哈哈,就知道林思成不可能两千块钱买条狗。照现在看,这盆抵两千绝无问题,等于狗白送? 暗暗琢磨,郝钧又往前凑了一点,但随即,他就跟冻住了一样。 不是,怎么就成了蓝的? 就盆边,随着林思成的冲洗,慢慢的露出外瓷完好的部分。一抹幽蓝映入眼帘。 还以为自己眼花了,郝钧用力的眨了一下眼睛,睁看后再看,瞳孔一点一点的缩了起来。 青如炉火,洗如碧空,亮如天穹……孔雀蓝? 但这不是重点,而是盆底渐渐被洗出来的花纹: 两条三尾金鱼,鱼身的瓷基本掉光,只有鱼尾釉色尚存:一尾粉红,一尾金黄。 两条鱼中间及外周的荇叶基本完好,乍一眼:粉是粉,金是金,绿是绿,釉色均而肥,色彩润而丽。 最关键的是,鱼身掉瓷部分的工艺痕迹:明显是铜丝掐累,珐琅点色后入炉,烧结后出炉磨平再点色,再入炉,再再点色,再再入炉…… 点了多少遍色,入了多少次炉,郝钧不好推断,但他至少敢断定,这不是普通的珐琅铜盆,而是掐丝珐琅。 官称景泰蓝,明朝及清朝初期被内府垄断。直到光绪时,因财力不足加技术断代,才转为“官设民烧”式的合营方式。 照此推断,既便这只盆是民国时期,既便出自民间作坊,至少也是大清时的皇商老字号。 如果非要估个价格,至少也值十条金毛。 啧,林思成这运气? 正暗暗惊奇,关兴民捅了他一下:“老郝,快看!” “不用看,景泰蓝!” “我还不知道这是景泰蓝?我让你看款……” “啥东西?” 郝钧猛的回过头:林思成已经洗完了盆里,正在洗盆外。一如之前,釉色湛蓝,晶莹肥润。 洗到盆底时,随着污垢被冲开,一方约摸啤酒瓶盖大小,里外浑圆,颜色更深更蓝,接近藏青色的印戳显露出来。 字为楷体,印迹浓淡如一,笔画间疏有致,粗细均匀。 可惜,只剩下的一半:倒座……倒座什么? 没什么印象,但不妨碍这盆的价格翻着跟头的往上涨。 没款十条金毛,但要是有款,哪怕不见史传,价格至少也得翻一番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