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所以,这樽梅瓶如果送到拍卖会,岂不是拍的比三十万还高? 但问题是,这是残器啊?不管是约定俗成,还是市场行情,无一不证明:既便残器修复的再好,也很少会超过原器价值的三成。 为什么轮到这樽梅瓶,这条铁律就不算数了? 最搞笑的林教授,最后还发了一个“值”,就跟托儿似的? 问题是,这又不是现场,林教授压根就不知道这樽梅瓶在哪,又是谁补的,又卖给了谁?只是由感而发罢了…… 李贞、冯琳,包括一群研究生面面相觑,最后不约而同的看了看商妍。 商妍轻轻一叹,点了点头:好几年前,有人买林教授补好的那樽腰鼓瓶,都已经出到了二十二万。这只梅瓶三十万,算不上多出奇。 这一下,就像在这些人的脑门上敲了一榔头。 如果只是报价,可能还会有人怀疑一下,但真假白银,已经打进了郝钧的银行卡里,等于交易成功。 但是,这可是三十万? 物料八万,加税百分之三,成本不到十万,等于林思成用了半天,赚了二十万? 更关键的是:这不是捡漏,和运气没半点关系,从头到尾,都靠的是手艺。 等于林思成只要愿意,就能一直不停的赚下去,不需要多,一个月补个五六樽,是不是就能赚一百万? 一年又是多少? 一算到具体的数字,众人就觉得无比的荒谬:同样是学生,他们还在发愁毕业后能不能留校,至不济也得留在省城。但留下来之后,又如何保证一个月有一千以上的收入? 而林思成,已经在向千万富翁迈进。 特别是几个研究生,前几天商妍夸林思成怎么怎么样的时候,他们还有些不以为然:要真有商教授说的这么厉害,林思成怎么可能是学渣? 甚至于刚才王教授说林思成要补瓷器,不乏有人抱着看笑话的心态。 结果倒好,笑话没看到,却被秀了一脸? 他妈的,心态崩了呀…… 众人心态各异,一时间,试验室出奇的安静。 吩咐冯琳将梅瓶锁进柜子,王齐志拍了拍手:“冯琳,带各位同学到职工食堂,要个包间……” 众人如梦初醒,再看墙上的挂钟:下午两点半。 顿然,仿佛敲响了生物钟,肚子咕噜噜的开始叫,阵阵乏意涌了上来。 同一时间,有人又发现了不对:林思成怎么不饿?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