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李春南回了一句,打量着实验楼:“王教授,小林就在里面做实验吧?知道他忙,就没好打扰他……” 王齐志半真半假:“对,不是一般的忙:回来后就歇了两天,然后又开始加班……不加不行,实验室、工作室,以及两个项目,他都是负责人。实验室这边我还能盯着,但工作室那边,他一不在,项目就得停摆……” 李春南笑了笑:“王教授,我知道……厅里之所以发函,只是出于尊重。所以,我和陈朋专程来拜访王教授……” 这还差不多。 王齐志点点头,领着两个进了实验中心。 办公室就在实验室的旁边,路过时,听到林思成的声音,两人下意识的停住,隔着玻璃看了一眼。 实验室很大,林思成站在台上,手里拿着两张纸,朱开平(博士)站在一边。 底下还坐了一排,一手笔,一手笔记本,写个不停: “朱师兄,从传统的脱盐方法、或是已经经过系统论证的技术角度出发,开辟新的论点,这当然是好的。比如纸浆包裹法、电解脱盐法(铜器保护技术)……” “但如果做垂直细分,一是可发表期刊的的影响系数太小,二是重叠度太高,三是难度太低……可能我们论证实验才做到一半,突然发现,别人竟然把论文都发表了?等于之前全做了无用功,费时费力还费钱……” “所以,一定要把护城河加宽,宽到别人想追也没办法追的程度。其次,最好是单独开辟赛道……我说两点,师兄你参考一下:古代铜器防锈,除过髹漆之外,也会用到桐油、蜂蜡、树脂……那为什么能防得住?” “道理其实和刷漆一样:其中的生物物质吸附成膜,即防水又防氧,为铜器提供保护……但具体是哪些生物物质,却没人研究过。 又具体生成了什么膜,具体是保护的作用多一些,还是缓蚀的作用多一些,更或是形成了生物降解作用,更没有人研究……所以,我们是不是可以尝试一下……” 朱开平静静的听,好久,他皱起眉头:“师弟,那已经涉及到生物技术的层面……” “对!”林思成点头,“但没谁规定研究文物保护的就不能研究生物技术……我们研究的是铜器的防锈技术,管它是化学、生物,还是物理技术,能防锈的技术就是好技术! 再说了,植物提取而已,顶多再研究一下氨基酸和衍生物,对朱师兄而言,又不是特别难?” 朱开平的眼睛越来越亮,越来越亮。 对他这样的生化博士而言,确实不是特别难,但如果给只修物理、化学类的文物技术专家,这就是天书。 你就说,这护城河够不够宽? 而且可行性极高……要不高,不可能一用就是上千年! 朱开平忙接过论文:“师弟,你提的这个方向相当可以啊,但之前怎么没听过,谁有过研究?” 林思成笑了笑:“成本太高,且不持久!” 朱开平恍然大悟。 换种说法:既便申请专利,暂时也没什么市场。 但最多三四年,陆续爆出欧美国家的金属防锈剂,缓释剂大部分都会致癌之后。 之后,才有国际机构大规模的研究纯天然的植物提取物缓蚀剂,林思成只不过稍稍提前了五六年。 唏,第一家是哪个机构来着,就记得好像是瑞士,还是美国? 但无所谓,闲着也是闲着…… 他又讲了一下细节,朱开平索性也坐到下面,拿起笔记了起来。 王齐志听的懵懵懂懂,但经验告诉他,林思成提的这个方向,搞不好能出好多项专利的样子? 而且不止是文物保护,还涉及工业技术,生活应用…… 李春南和陈朋当然听不懂。 看了好一阵,陈朋指了指:“王教授,那位是谁,就感觉岁数大一点的?” “实验室的骨干研究员,朱博士。下面那些是硕士!” 啊,博士? 但感觉站林思成面前,好像有些拘束? 陈朋想了想,不懂装懂的夸了一句:“探讨的氛围挺不错嘛!” “什么探讨?”王齐志皱着眉头,“他在给朱博士批改论文,下面的那些在蹭课……” “啥?” 陈朋怔住,“他不是才大四吗?” 王齐志怔了怔,“呵”的一声:“他还不是警察呢,不该干的不一样没少干?” 脸皮厚成陈朋这样都没绷住,禁不住的红了一下……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