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起初,都以为只是走个过场。因为冯建和耿院都清楚,今天这个仪式过于仓促,所谓的展厅里面的展品全是从院里借来的。 没几件东西,没什么新意,也没什么看头。 但进去后,一群人才惊觉不对:怎么摆这么满? 那些金雕、玉器、铜盆、古画也就罢了,都挂着彩,摆明是亲朋送的贺礼。 但那些残器,五颜六色的碎瓷又是从哪来的? 林林总总,残器加碎瓷足有几百件。 两人对视一眼,却一个比一个狐疑。 “各位领导,这些都是赵总支持的!” 林思成有条不紊,一指赵修能,“工作室成立之初,赵总就碾转各省,走遍各大名窑,古窑……耗时数月,耗费资金无数,才有现在展厅中一百余件陈设器,以及数千份修复样本。 从西汉的彩陶,东汉的原始青瓷,到三国时的外半釉、两晋时的越窑密瓷。再到唐代巩县三彩、邢窑白瓷、长沙的彩绘…… 再到宋代的五大名窑,六大窑系,再到元、明、清三代官窑及民间名窑体系……可以说,凡古代名窑、名瓷样本,研创中心现在应有尽有……” 林思成平铺直叙,赵修能却眼皮直跳:辗转全国,走遍名窑,我怎么不知道? 就去了一趟京城而已,被林思成吹成千辛万苦,爬山涉水不说,花的资金更是数不清? 一群领导也被震的一愣一愣:凡古代名窑,名瓷,应有尽有? 林思成,你这牛吹的有点大了吧? 包括耿院长都是这样想。 不过东西确实够多,就没说什么,就如走马观花,林思成拣着比较有代表性的讲了一下。 刚开始都没在意,看到比较特别的,冯区长还着重了解了一下。耿院也捧了几句哏。 但讲到宋瓷的时候,冯建才发觉不对:这缺个嘴的的彩瓶,是钧窑? 他虽然不是很懂,但至少听过钧窑的“入窑一色,出窑万彩”,“黄金有价钧无价”、“家有万贯,不如钧瓷一片”的古代谚语。 所以,哪怕是残器,钧瓷也应该很少见。但这里,却摆了七八件? 正诧异间,林思成又讲一件宋代官窑的米黄釉直颈瓶,以及几片汝窑的瓷片。 乍一看,七残八破,不怎么起眼,但一瞬间,耿院长眼都直了。 冯区长霎时一顿:意思就是,这几件残器,以及这七八块瓷片,全是真品? 再想想林思成之前讲的,五大名窑,六大窑系:汝、官、哥、定、钧……竟然真的一窑都不差? 官、哥、定、钧也就罢了,但汝窑……说实话,耿院长也只是在博物馆看过几片。从来都没想过,有一天,自己还能在学校里见到这东西? 甚至于,当场就能研究? 他看了又看,确定无疑,又徐徐的吐了一口气:“谢谢赵总!” 赵修能精神一振,脸上露出矜持的笑:“院长客气!” 继续往前,看到赵修能送的四件清代御红釉,一群领导又被震了一下:上千万的东西当作贺礼,这位赵总对林思成的期许得有多高,信任得有多重? 关键的是,也能舍得? 感慨间,林思成又讲到鸡缸杯。 刚开始,都还以为仿品,直到林思成提了三四遍,“大明成化斗彩鸡缸杯”,一群人才后知后觉:这两件玩意,是真的? 一时间,他们已然不知道该说点什么。 一点儿都不夸张,脸上的表情和之前围成一堆,震的说不出话来的客人没什么两样。 就觉得,这样的东西,这位赵总竟然也舍得送? 关键的是,林思成竟然敢收? 甚至于,他还敢补? 如果补废了呢? 过于震憾,难免动容,冯建看了好一阵,又转过头,看着赵修能笑了一下:“感谢赵总支持!” 赵总心里一震:“领导过奖!” 所谓人前显圣,人后留名。今天他故意压着点,最后一刻才到,除了给林思成长光,不就等的是这一刻? 日后但凡林思成有所成就,就定然会提起:曾经有位合伙人,送了林主任两只鸡缸杯。 这就够了…… 如此这般,光是一座展厅,林思成尽量精简,压缩,半个小时都还没讲完。 正想着要不要把剩下的省掉,王齐志站到他身侧,不动声色的使了个眼色。 以为是让他讲快点,林思成微微点头,又讲了一件,当场结束。 王齐志顺势接棒,准备领到二楼。不知哪位眼尖,往外看了一眼。 先是一怔,而后仔细的瞅了瞅:“外面那辆,是不是李市长的车?” 一群人齐唰唰的回过头。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