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才对嘛。 他暗暗呼了一口气,又有些狐疑:“林思成让你背这个干什么?” “林师弟说,等印书的时候,后面给我挂个名!” 啥? 意思是,林思成要出书? 林思成,你厉害了,老师我不在才半个月,你就要放卫星? “赵总,他人呢?” “在三楼!” “好,赵总,你先背!” 哪顾得上可怜兮兮的赵修能,王齐志“腾腾腾”的就上楼。 刚出了三楼的楼梯口,他又是一愣。 偌大的会议室,坐满了近一半。八九个学生围着讲台,神态恭敬。 王齐志看不到林思成,但能听到声音。 “师兄,你这篇不行:五代耀州青瓷具备的柴窑特征……我那天确实讲过,耀州青瓷与柴窑青瓷有相似之处,但只是因为部分制瓷工艺都来源于越窑……你不能光凭‘可能’,就将两者混为一谈…… 信不信一看标题,期刊就能给你PASS了……当然,做为研毕论文应该是没问题的……” “师姐,你这个也不行:宋耀州窑青瓷断代特征比较研究,你学的是保护与修复,却论证鉴定与断代,导师这一关就先过不了。不过可以试着投一投相关期刊……” “咦,这个好:宋代耀州窑五足香炉研究……师兄,你可以适当的将覆盖盖扩一扩:比如鼎式炉,花式薰炉,镂孔复层香炉……这些都是宋代耀州香炉中的经典器型…… 要不这样,研究范围也稍大点:宋代耀州窑香炉研究……数据和索引稍稍详实一些,做为硕士学位论文,基本没什么问题……” 林思成基本是一目十行,但篇篇都是一针见血,飞快的扫一遍,就能指出论文中的问题所在。 研究生有没有听进去,服不服还不知道,但坐在旁边的李贞和商妍早已心服口服。 还有林长青,林思成但凡讲的多一点,或是特别一点的,他就会把学生叫过来,再和商妍看一遍。 每看完一篇,两人就面面相觑,瞳孔中流露着异样的神色:就这论文的指导水平,比起他们俩,好像都不差? 关键是贼快,三五分钟就指导一篇论文,还带修改意见的,见过没有? 正惊疑不定,眼前一暗,两人下意识的抬起头。 “咦,王教授……” 王齐志忙点头,把两人按了下来,又顺带着瞄了一眼:这不就是刚刚林思成说的,宋代耀州窑香炉的那一篇? 大致扫了一遍,王齐志暗暗点头:确实不错,覆盖面稍广一点,做为硕士学位论文绰绰有余。 翻到第二页,论文结尾的空白处,林思成写了几行: 器型:五足炉,鼎式炉,花式薰炉,镂孔复层炉,豆式炉…… 论文方向:装饰、纹样、釉色…… 重点及特色:宋代审美、艺术内涵…… 王齐志怔了一下:怪不得会议室里这么多的学生? 就这三行,从论点到方向,再到重点,既直指要害,又面面俱到。 如果打个比方:厨子教学徒炒菜,全切好了不说,还备了调料。甚至哪一步先放什么,开多大的火,炒几下,都给你标的清清楚楚。 再要不会炒,那他妈是猪! 王齐志直勾勾的回过头。 然并卵,林思成被学生围的严严实实,哪能看的到? 指导完一篇,学生深深的躹个躬,一脸感激的离开。顿然又有另一位起身,围在讲台旁。 走的走,来的来,李贞只是用钢笔写个号,竟都没有歇口气的时间? 王齐志瞅了好一阵:“林教授,商教授,总不能是全院的研究生,全来了?” 研究生才几个? 商妍叹口气:“还有临届的本科生!” 王齐志一脸愕然:“怎么搞的?” “就周一周二,林思成公开培训了两天,可能讲的有些多,耿院和景院就说,让林思成整理整理,看能不能出本与耀州窑相关的综述。” “林思成说没时间,耿院和景院就说:没关系,他给方向和论点,论文让学生写。能用的就用,用不了也能给他补充点资料……然后从前天开始,咱们这儿就成这样了……” 不是……综述是什么概念……让学生给林思成当枪? 如果只是普通的培训,院领导断然不会这样拍脑袋做决定。所以十有八九,应该是林思成在培训会上讲啥了。 王齐志暗暗思忖,正准备问,又传来林思成的声音:“这谁写的?宋耀州窑天青釉配釉浅论……这是失传又复原的技术,一没古文献,二没有资料可索引,铜川的配方压根就没公开过,你怎么浅论?” “什么,我知道,想向我请教?这位同学,你是想让我见识一下法庭长什么样,还是想让我尝一尝一看的水煮大白菜是什么味道?来,门在那边……” “还有这篇:五代耀州窑倒流壶膨胀差异的解决办法……真的,你写在标题下面这些说是狗屁都嫌多余,你还不如只写一行:林思成,你给我写篇论文,老子要发Sci……” “啥,你们导师布置的?扯蛋,这要是你们导师让你们写的,我把头割下来……李贞,把这两的名字记住,以后敢进中心,给我撵出去……” 起初,王齐志还在奇怪:以林思成性格,竟然也会发火? 又仔细一听,他火气也上来了:这俩是什么狗屁玩意,林思成又不是你爹? 倒流壶的膨胀差异……他要会,他自己不会发,轮得到你俩? 随即,他又愣住:咦,好像不对? 林思成要没在培训会上讲,这两个研究生哪知道什么天青釉配釉,倒流壶膨胀? 心中愕然,他紧紧的盯着商妍和林长青。 两人波澜不惊,随后,商妍又往旁边指了指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