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关键不是一天如此,而是十天中有七八天都如此。 所谓以身做则,就林思成对工作的态度,以及敬业的程度,下面的人哪个不服? 转着念头,孙嘉木回过头,暗道了一声果然。 高章义早带着队员上了中巴,反倒是司机师傅蓬头垢面,刚起床,脸都没来及洗的样子。 谈武训了几句,把师傅撵了回去,换成了开小车的司机。 看着拐出去的中巴车,孙嘉木叹了口气:“当地这双倍的工资,发的不亏!” 王齐志点点头:当然不亏。 甚至可以说是千值万值。 其它不说,就林思成四个月内找到的那三座窑,给当地,估计得找好几年…… 两人边聊边进了餐厅,吃过早饭,两人在餐厅门口分开。孙嘉木去南台地,王齐志去东南山脚。 喊了赵大,正准备上车,王齐志的电话响了起来。 一看是林思成,他顺手接通,但刚说了一句,就跟冻住了一样:“林思成,你说啥窑?” “在哪找到的?啊……离那座墓不远,大概六七百米?” “好好好,我马上过去……” 孙嘉木就没走远,听到王齐志惊呼了一声“啥窑”,他三两步跨了过来,电话里声音又大,听的清清楚楚。 早上……哦不,就刚才,林思成拉着田杰,在空墓边上转了几圈。转到古垛村东南角,他顺手扎了一钎子,结果扎出半钎管煤渣。 当即调了挖掘机揭层,然后让高章义带人刮面,前后一个小时,就挖出了一座洞坑式窑炉。 没埋在地下,也没建在山里,而是紧依山坡的梯田上:整座窑炉被梯田裹在里面,裹的严严实实…… 王齐志和孙嘉木面面相觑:昨天下午才找到的古墓,对吧? 离现在,仅仅只过了一个晚上。 关键的是,又是林思成顺手,一钎子扎出来的? 感觉他这根探钎跟寻宝针一样,扎哪就是哪,多余第二下都不扎? 怔愣了好一阵,王齐志一个激灵,扭头就上了车。 都坐了进去,他才想起来,忙冲孙嘉木笑了笑:“孙处长,你去不去?” 废话。 之前只是耳闻,只是听本地的同行吹林思成有多么多么厉害,眼睛有多么多么毒,找窑只需一钎子。孙嘉木,包括京城来的专家一直半信半疑,觉得以讹传讹,且传的过于夸张。 但这次却是他亲眼所见,说什么也要涨涨见识。 转着念头,孙嘉木三两步跳上了车:“林思成说了没有,什么窑?” 王齐志摇摇头:“还在探,不是很确定,但林思成估计,最晚也是元代。” “有多大?” “不小,中心窑室长度至少在十米以上,而且很可能是双火膛……” 窑室十米,且是双火膛,那再加烟道、窑头、窑尾,长度至少在三十米左右。既便在斜坡式龙窑中也属于中大型窑炉,配套设施面积不可能低于两千个平方。 正暗暗猜忖,王齐志的电话又响了起来。这次是田杰打过来的,接通后声音很低,感觉故意压着嗓子: “王教授,林老师一钎子扎到了废瓷坑,我和老高紧急勘探了一下,深度至少在七米以上,宽度五到八米,呈梯口漏斗底……关键的是,有白瓷……” 王齐志的眼睛“噌”一下就亮了:七米深,八米宽的废瓷坑,能挖出多少实验样本? 怪不得田杰鬼鬼祟祟,跟做贼一样? 他猛呼一口气:“我马上到!”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