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他们或许是谁家倚门盼归的儿子,是谁家苦苦等待的丈夫,是谁家稚子仰望的父亲…… 战争的残酷,就在于它毫无道理地碾碎这一切。 无论古今中外,动荡与战乱,最终承受最深重苦难的,永远是最底层的百姓。 这个道理,作为华国人,大家心里都清楚。 但“清楚”和“亲眼所见、亲身所处”带来的冲击力,是完全不同的。 冰冷的文字记载,远不及这尸山血海带来的视觉与心灵震撼的万分之一。 原本因为来到大明而产生的些许新奇与兴奋,早已荡然无存,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压抑的窒息感和对这段历史的深切悲悯。 江叶感受到了队伍中弥漫的低落情绪,他停下脚步,声音不大,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:“历史的车轮或许沉重,但既然我们站在了这里,一切就都有了改变的可能。或许在这个世界,这将不是明末,而是……中兴之始。” 他的话像是一道微光,稍稍驱散了众人心头的阴霾。 此时,英国公一行人已然赶到近前。 老国公利落地翻身下马,脸上带着劫后余生的喜悦和无比的热情,大步走向江叶:“江导!一别数月,可想死老夫了!此次多亏了你力挽狂澜!请受老夫一拜!” 说着,英国公竟真的要躬身行礼。 他身后的明军士兵们,也都用无比好奇、敬畏、甚至带着一丝崇拜的目光,打量着这群衣着奇特、却如同神兵天降的“仙人”。 江叶连忙上前扶住英国公:“国公爷言重了,不必如此。” 英国公也不再客套,激动地拉着江叶的手:“走!快随老夫进城!” 江叶一行人刚进入城内,正准备在英国公的引领下前往紫禁城,远远便看到前方街道上出现了一支规模浩大、旌旗招展的皇家仪仗队,正朝着他们这边而来。 英国公张维贤一见那阵仗,脸上立刻露出了然的笑容,对江叶低声道:“江导你看,陛下这是听闻你回来了,龙心大悦,亲自出宫来迎你了!” 江叶看着那越来越近的仪仗,忙笑着谦逊道:“陛下真是太客气了。如今城外方才经历战事,城内想必也尚未完全安定,陛下此时出宫,未免太过冒险了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