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如果达不到陆良的要求,算上融资,他将持有60%的股份,取代戴伟成为ofo的最大股东。 毕竟三个月后,ofo就算再拉,也不可能在500万的估值原地踏步。 输了也无所谓,就是借出去200万,对他来说不痛不痒。 “这不公平。” 一旁有人愤愤不平,他们完全可以慢慢发展,不需要签署这份离谱的协议。 “于信,于同学对吧。” 陆良还记得他的名字,突然笑了:“你们缺钱,我有钱,你在跟我谈公平?” 投资人跟创业者之间,本来就不存在公平一说,他们想拿钱,就需要付出代价。 陆良自认都算是心地善良,只要股份,不要钱。 因为有些投资人,都是签署达不到就要全额退款,甚至还要补上利息的条款。 这也是很多人,为什么创业创着创着就背负了巨额外债。 因为起初他们没有资产,也没有固定收益,银行不会贷款。 于信脸色阴晴不定,他很想反驳,但找不到反驳的理由。 不过他们有拒绝的权力,只是扭头发现,戴伟不嗔不怒。 于信惊愕,脸色大变:“大伟,你不会是要同意吧。” 戴伟抬头,眼中透露决绝:“陆先生,请再给我点时间,我可以说服他们。” 陆良点头,眼底闪过一丝惊讶。 梁俊涛满脸笑呵呵,又出来串场了:“陆总,戴同学还挺不错的吧。” “挺有魄力。”陆良赞许。 说是商量,其实就是同意。 如果有人持不同意见,戴伟完全可以发起投票,强制通过决策。 因为他持股70%,还是总经理。 这也是陆良看好这支团队的原因之一,内部只有一个声音。 比如他刚刚见过一些团队,公司内没人持股比例超过50%。 主创三四个人,股份大家均分,就像在玩过家家。 一眼扑街。 十几分钟后,ofo团队结束讨论。 戴伟作出答复,同意补充协议,询问什么时候可以签合同,资金什么时候到账。 他有不得不同意的理由,因为摩拜的胡薇薇,有易车网的李冰助阵,来势汹汹。 ofo是草根出生,没有车圈大佬撑腰,必须赌上自己,拿到这笔300万发展资金。 “周一过来公司签合同,合同生效,资金立即到账。” 听到陆良这么说,梁俊涛赶忙说:“陆总,要不先签个意向合同。” 作为本届创业展会的负责人,他有义务保障甲乙双方的合作权益。 口说无凭,还是白纸黑字签署意向合同最为妥当,最好再加一笔违约金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