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来电人是李俊毅,相约待会见面,聊聊该怎么让滴滴过审。 等他回到包厢,雷君笑道:“陆总,小米打算造车,有没有什么好建议?” 自从七月中旬,在海岛举办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之后,这个行业又迎来小春天。 虽然市场还没有彻底的接受电车,但会上领导已经讲明,对这个行业的态度。 领导的态度,就是他们的态度,如今小米发展也到了瓶颈,是时候更进一步了。 陆良哑然,没想接个电话回来,雷君突然变得这么直接。 他还以为要跟他打会太极,雷子才会表露真实的想法。 “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,我又能有什么意见。” 陆良失笑,他的财富来的太快,需要找个产业消耗,恰好这个时候,国家发展新能源产业,又有咛德的万亿市值预告。 所以,陆良就很润的,滑入这个行业,要说太好的建议真没有。 无非是脚踏实地,用心搞。悄悄来,打枪的不要,如果失败就当没做过。 雷君哑然:“陆总,您倒是挺豁达的。” “不豁达又能怎么办?技术,我是真不懂,只能多花点钱。” 陆良笑了笑,讲起魔都张江科技园,还有苏城正在投建的生产基地。 公司账上仅剩69亿元,都被他抽出来入股滴滴,现在只有两亿多。 工地项目还有36亿的尾款没给,产线也还有34亿元的资金缺口。 一辆车还没有搞出来, 综合就背负了220亿的债务。 两人听完,纷纷面露思索。 一直听闻,陆良在这个行业投入了不少资金,但并没有个准确的数字。 如今正主开口了,让他们知道,220亿元,32亿美元,只是前期的投资。 周鸿伟挠了挠头,觉得有必要重新考虑一下,要不要继续往哪吒汽车投钱。 雷君眼前一亮,京城现金王的帽子,他戴了太久,最近几年越发的感到沉重。 等小米上市后,也该找点事情做,是时候进行人生的最后一次创业。 午餐吃了四十多分钟,周鸿伟跟雷君,道了一声谢,各自离去,他们已经从陆良身上,得到想要的东西,或是想要的答案。 “若干年后,我会不会也被人冠以商业教父之名?” 陆良摸着下巴思索,嘴角渐渐上扬,只要没有利益冲突,他还是很愿意助人为乐。 从餐厅离开,陆良来到SOHO大厦。 提前让胡薇薇收拾一个房间出来,充当他在京城的临时办公室。 以前有办公室,但那时候地方太小,他又一个月都不见得能来一次,所以就拆了。 陆良看到徐嘉伟忙的焦头烂额,站在门口等了一会,才问道:“嘉伟,如果重新准备送审资料,要多久?” 徐嘉伟苦笑:“陆总,重新整理的话,起码要配支50人的团队,还需要最少半个月的时间。” 滴滴不仅是一家发展了五年的企业,还是一家估值迅速膨胀到500亿美元的超级独角兽企业。 他刚刚跟柳晴的助理交谈,得知她们为了递交审核资料,组建一支百人团队,前前后后忙了两个月。 虽然他们现在成功接盘,很多资料数据都不要再重新收集,但整理耗费的时间也不会太短。 “这段时间,你就留在京城吧,到时哪些该递交哪些不该递交,会有人帮你的。” 陆良大致了解情况,离开公司,来到上次那家餐厅,李俊毅已经等候多时了。 他也懒得寒暄,开门见山讲明述求:“李处长,我本意是想让滴滴上市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