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结果显示,多处山体的表层土壤结构较为松散,基岩的风化程度也较高,整体稳定性堪忧,存在明显的滑坡隐患风险。 “情况不容乐观,必须详细记录。”他低声自语,迅速拿出防水笔记本,将每一个测量点的具体位置、观测到的地质现象、实测数据都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。 他想起在首都大学图书馆埋头苦读地质学和测量学的日子,那些艰深的知识此刻终于转化为了实际的行动力。 完成硬度和土壤状况的基础测量后,李毅飞又取出了他通过特殊渠道租借来的便携式地质探测设备。 他严格按照操作规程,仔细选择合适的位置架设好仪器,然后屏息凝神,开始进行深部地质活动信号的采集与分析。 时间在等待中一分一秒地流逝,山间的寂静仿佛被无限放大,李毅飞的心跳也不由自主地加快。 大约五分钟后,探测设备的显示屏上开始出现异常的回波信号,其强度和密集度超出了正常地质背景活动的范围,并且有持续增强的趋势。 李毅飞的心猛地一沉,额头上瞬间沁出了细密的汗珠。“地下活动的迹象如此活跃……”他感到一阵强烈的不安。 他深知,以当前的科技水平,精确预测地震是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自己观测到的这些异常信号,究竟意味着什么?又该如何才能引起相关方面的重视? 他迅速而利落地收拾好所有仪器,快步向山脚下走去,心头被巨大的焦虑和紧迫感所笼罩。 在山路出口处,他焦急地等待着过往的车辆。刺骨的寒风中,他不停地踱步取暖,目光一次次投向道路的尽头。 等待显得格外漫长,终于,一辆路过的出租车被他拦了下来。 “师傅,去大石湖!请尽量快一点!”李毅飞一上车便急切地说道。司机师傅感受到他语气中的焦灼,点了点头,踩下油门,车子朝着大石湖方向疾驰而去。 抵达大石湖后,李毅飞没有丝毫耽搁,立刻登上湖坝。 眼前,宽阔的湖面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异常平静,像一面巨大的镜子。 然而,这份平静之下,是否潜藏着不为人知的危机?他立刻拿出专业的水文测量仪器,开始对湖水的实时水位、水流速度以及湖面微小的波动进行精密测量。 他沿着湖坝不断变换观测点,力求覆盖更广的区域,详细记录着每一组数据。 时间在紧张的工作中悄然流逝,夕阳西下,将天边的云霞和部分湖面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红色。 李毅飞却完全沉浸在工作中,对周遭景色的变化浑然不觉,依旧全神贯注地操作着仪器,记录着数据。 直到暮色四合,四周景物变得模糊,李毅飞才拖着仿佛被抽干了力气的身体返回酒店。 简单的洗漱后,他坐在床边,白天观测到的种种景象和数据如同电影画面般在脑海中反复闪现——松散的土壤、异常的地质信号、看似平静却暗流涌动的湖面……一种巨大的灾害阴影仿佛近在咫尺,压得他喘不过气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