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苏瑶笑着拍拍李寡妇的手:“放心,等结果了,先分给村里的孩子,保准个个都能吃到。”话才说完,身后传来稳重的脚步声,陆战野穿着洗旧的军绿常服,肩上扛着几卷旧帆布,布边还沾着点油渍。他额角,也冒着汗,像是一路赶回来的,看见院里的场面,嘴角扬了起来。 “张教授,一路辛苦。”他把帆布靠墙一放,“咚”地一声,扬起些灰尘。“这是从部队仓库找来的旧帐篷布,又遮阳又防雨,搭个简易棚,正好给保本种子挡挡中午的太阳。” 张教授上前摸了摸布,手指蹭过厚实的面料,点点头:“这布结实,比塑料布强,下雨也不容易渗。战野想得周到。”他转头见星辰还盯着纸袋,就把一袋递过去:“瞧瞧,和普通种子有啥不同。” 星辰双手接过纸袋,指尖微微发抖。他把纸袋凑到鼻子前闻了闻,有一股淡淡的麦秆味,和家里粮仓的种子差不多。又轻轻晃了晃,里面“沙沙”作响,仿佛无数小生命在动。“张教授,它们在天上会不会害怕?”他突然抬头,一脸认真地问。 张教授一愣,接着笑起来:“问得好!种子虽不会说话,但说不定真‘记得’天上的情形呢。你好好照顾,它们也许就能长出不一样的样子。” 这话让村民们又聊开了。王大爷拄着拐杖,慢悠悠说道:“我活了六十岁,头一回见上过天的种子;要是以后板蓝根能长得更大,以后村里人看病,也能多好事。”药厂的老药工陈叔也凑过来:“是这个理。去年冬天下雪,村里好几个娃娃感冒发烧,板蓝根熬了三锅就没了。这太空种子要是能多产,真是功德一件。” 苏瑶把种子小心地放进药房的玻璃柜里,还找了块红布盖在上面,像对待什么宝贝似的。“张教授,您放心,我们一定天天记,连细枝末节都不落下。”她转身从药柜里拿出个新本子,封面上用红笔写着“太空育种观察日志”,“您看,本子都备好了。” 张教授凑近一看,本子里表格已经画好,第一行写着“日期、温度、湿度、生长情况”,字迹清秀工整,他点头说:“苏同志做事踏实。对了,番茄种子得先泡温水催芽,板蓝根喜阴,要种在树荫旁边。土壤我看过,你们院子偏碱,记得掺些腐叶土,我包里带了些,这就拿给你们。” 二柱子一听要干活,马上把锄头往墙边一撂:“翻土的事交给我!我家那两亩地,年年都是我翻,保证把土砸得比芝麻粒还细!”李寡妇也提着篮子往家跑:“我回家拿筛子,把土筛一遍,不能叫石子硌着种子!” 不一会儿,院子里就热闹起来,有人回家拿工具,有人去后山挖腐叶土,连平时不大动弹的刘婆婆,都搬了个小板凳坐在门口,说要帮大家“看着东西,别让鸡啄了种子”。 陆星辰抱着那袋番茄种子,蹲在药房门槛上,手指轻轻摸着袋上的小火箭。他想起前些日子在公社图书馆借的《航天育种初探》,书里说太空种子可能会“巨型化”,“早熟”,甚至,“抗病性增强”,他当时还在本子上画了个大大的番茄,旁边写着“要是能长这么大,就够全村人分着吃啦”。 “在想啥呢?”陆战野走过来,把一双布鞋放在他脚边,“地上烫,把鞋穿上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