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不对,是侄子听叔叔的。” …… “其实嘛,也可以各论各的。” “圣人言:三人行,必有我师。燕王这是求学心切,有圣人之志啊!” “吴王如今已是监国,不久后就会被立为储君,将来是会做天子的,不管燕王辈份多高,总不可能大得过天子吧?” “何止啊,吴王以办大明军事学院为名,收天下武将为门生,这就是为了稳固自己在军中的根基,燕王此举,是为了助吴王一臂之力,让那些远比吴王辈份高的勋贵武将,都不能自抬身价,这才是做臣子的本分啊!” 百姓当中,也不乏一些稍有见识的人,看清楚了这其中的微妙之处。 “如此说来,大明江山未来的主人,非吴王殿下莫属了?” “这还用说吗?要不然,陛下为何令吴王监国?” “吴王好啊,我早就听说了“吴王立,天下兴,乾坤从此定;八百年太平”,说是只要吴王当了皇帝,天下就会大兴,从此有八百年的太平盛世!” “此事我也听说了,据说这可是神仙传下来的。” “如今陛下要让吴王继位,岂不是正应这句话?” “这么说来,咱们老百姓,以后有好日子过了?” …… “卑鄙,无耻!”听到消息的黄子澄,气得直跺脚。 “世上岂有叔叔拜侄子为师的道理?” “这岂不是乱了辈份,违了纲常吗?” “想不到堂堂燕王,竟如此臭不要脸!” 方孝孺倒是比他镇定得多。 “学无先后,达者为师。” “不耻下问,不违圣人教诲。” 黄子澄看了他一眼,不满道:“方兄怎么还在为那个不要脸的燕王说话呢?” 方孝孺道:“我只是直言而已。” “燕王此举,虽有悖常理,但倘若他是真心向学,则亦可为天下之典范。” “可惜,并不是。” 他摇了摇头,道:“燕王此举,并非好学,不过是为了向吴王献媚,摇尾称乞怜,可怜可叹。” 朱允炆心中仍在筹划着在母亲生日宴时,如何对朱允熥下死手,但此时见他如此春风得意,仍不免心里恨恨不已,也越发坚定了杀朱允熥的心。 因为心里面有事,他对黄子澄和方孝孺两人的讨论,便始终都不发一言。 黄子澄咒骂了一通,又紧锁愁眉。 “办大明军事学院,收武将勋贵,五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,佥事,断事官,以及镇守各地的指挥使为弟子。” “如此一来,天下将领皆是他的门生。” “大明朝还有谁能威胁到他的地位呢?” 方孝孺叹道:“如今再骂他们,也无济于事。” “难道还能将人骂死不成?” “不过。”他摸了摸胡须,道:“陛下才刚刚让他监国,他就做出这种事情,将天下大将皆收为门生,陛下难道就真的一点都不疑吗?” 黄子澄一愣,有些狐疑道:“当今天子与众不同,那日在朝堂上的事,你也在场。陛下对故太子情深意重,恨不能将江山亲手交付。” “蓝玉公开说自己会追随太孙殿下造反,陛下不仅不罚他,反而厚赏。” “不然!”方孝孺摇了摇头:“神器之重,又岂是寻常事物所能比的?” “陛下丧子未久,那日在朝堂上,骤然勾起思念之情,自是与平常不一样。” “但我却不相信,他吴王真要动手夺神器,陛下还会无动于衷!” 黄子澄稍一沉吟,道:“那依你之见,我们该如何行事?” “继续造吴王当为天子的谣言。”方孝孺道:“之前我们本就进行了布局,此时再接着加大力度就是了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