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“正是!”那人拱手道。 “真打大败仗了?”齐泰脸色微微一变:“好大喜功,自以为是,才有此一败!” 那名报信人微微一愣,大脑有些没反应过来。 便听得齐泰沉吟道:“还须令浙江都指挥使司,加强布防……” 报信人连忙道:“大人,不是败仗,是大捷。” 齐泰怔了怔,望向报信人。 报信人正声道:“我大明海军在翁山县全歼倭寇三千余人。” “倭寇头目龟田犬养已被擒获,正押往京城。” “困扰浙江沿海数十年的倭患,一朝而平。” 齐泰愣住了。 难道真打赢了? 真的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捷? “这不可能!”黄子澄失声惊叫道:“假的,一定是假的!” 声音未落,外面又有人冲了进来。 “浙江布政使司急递,我大明海军一战全歼三千余倭寇,取得翁山县大捷!” 浙江布政使司也发来了消息? 黄子澄只觉一阵阵天昏地转。 竟然是真的嘛? 肆虐沿海数十年的倭寇,竟然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? 那纵使倭国出兵,又能威胁到大明朝廷吗? 自己苦心想出的计策,莫非要未用先亡? “砰!” 黄子澄脑海内血液上涌,两眼一黑,倒在了地上。 …… 皇宫。 自从朱允熥走后,老朱又搬回了皇宫。 尽管他说政事仍归朱允熥处理,他也没有再去上朝听政。 但实际上,老朱又哪里是能闲得下来的性子呢。 要知道,在此之前,老朱可是恨不得将子孙十几代的事情,全部都帮他们做好了。 他编制的《皇明祖训》,连子孙后代要怎么取名字,后世的皇帝该如何称呼自己的长辈,出行要带几个护卫都规定得明明白白…… 一直到让朱允熥监国,老朱才稍稍放手。 放手的原因,并不是因为他真的不想管了,而是想考验一下孙子的能力如何。 朱允熥事事做得都比他想象中的好,老朱才放得越来越多,什么事都交给他自己决定。 如今,朱允熥不在,老朱又开始操起心来了。 毕竟是孙儿第一次率军远征,他如何能放得下心呢? 特别是孙儿这次连朝廷的老将都没有带一个去,就更让老朱为之担忧。 只是,他很清楚孙儿这样做的原因,故而才没有阻止。 但心里终究还是放不下的老朱,今日又召集朱棣,蓝玉以及一干在京城的勋贵武将,一起研究前线的战事,以及平倭之策。 若是能想到啥好主意,也可以立即传讯过去。 就在这时,却突然收到了前线大捷的战报。 朱允熥放信鸽传来的消息,是传给姚广孝的。 毕竟是探听司养的信鸽。 姚广孝收到消息后,当即上报朝廷。 但信鸽带回来的,只有一张简短的纸条。 并没有详细讲述明军与倭寇如何遭遇,如何作战等战争的具体经过。 只写大明海军首战旗开得胜,歼敌三千余人,自身无一战死,仅两人受轻伤。 看完之后,大殿内却并不见有人露出狂喜之色,反而陷入了诡异的死寂。 众勋贵武将你看我,我看你,最后还是蓝玉沉不住,首先说道:“太孙殿下太急于求功,这份战报,恐怕多少有些吹嘘,言过其实,这亦是人之常情。” 他是担心陛下生气,所以才故意这样说。 表面上看起来是在责怪朱允熥,实际上却是在保护他。 以求大事化小,小事化了。 朱棣接言道:“儿臣觉得,我大明海军应该是取得了胜利的。只是战绩上稍有夸大。此乃大明海军首战,稍有夸大,也是为了鼓舞士气,振奋人心。” 其他勋贵武也纷纷点头表示赞许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