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朱元璋听后,却并未露出喜色,反而没好气地回应道:“哼,若咱不是皇帝,或许真会如你所想。 可咱毕竟是皇帝,行事岂能如此草率?” 他顿了一顿,接着说道:“虽说抄了江南士绅集团的家的确能接燃眉之急,但这毕竟是下下之策。 倘若因此导致江南地区生乱,那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。 牵一发而动全身啊,到时候恐怕就不单单是水灾这么简单了。” 陈林听了朱元璋的话,若有所思地点点头,似乎也意识到了其中的利害关系。 不过,他并未气馁,稍作思考后,又想出了一个主意:“既然抄家不可行,那咱们是否可以考虑从海外购粮呢?” “海外?” 朱元璋闻言,不禁一愣,显然对这个提议感到有些意外。 陈林见状,赶忙解释道:“海外主要是指占城和安南两地。 这两个地方土地肥沃,粮食产量颇为可观。 咱们可以派遣使者前往洽谈,购买他们的粮食以解国内之困,用新钞购买。” 朱元璋听后,仍然摇头道:“此举虽好,但远水终究难解近渴啊。 从海外购粮,路途遥远,运输不便,且耗时良久。 等粮食运到,恐怕灾民们早已饿死大半了。” 陈林却不以为然,反驳道:“赈灾之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,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。 朝廷难道连一点储蓄粮都没有吗? 只要能撑过这段艰难时期,待两国粮食运来,便可补充损耗的粮仓。” 朱元璋眉头微皱,若有所思地说道:“朝廷储备粮还是有一些的……” 陈林见状,连忙接口道:“那就先将储蓄粮顶上,以解燃眉之急。 然后,再用占城和安南的粮食来补充空缺。 这样一来,不仅可以解决当前的困境,今后还能形成海外采购粮食的惯例,以海外粮食弥补中原不足,免得一有什么天灾人祸,就有人造反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