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别着急,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来!” 陈林安慰众人道,“毕竟咱们现在身处明朝,很多事情都需要时间去适应和处理。” 接着,他稍稍停顿了一下,继续说道:“不过,如果诸位什么时候想家了,我可以想办法安排大家回去探亲。 但每次回去的人数不能太多,大家要列好名单,然后分批次回家省亲。 这样既能满足大家的思乡之情,又不会对我们在这里的工作造成太大影响。” 听到这话,那几名现代人员互相对视一眼,虽然心中有些不情愿,但也都明白这已经是目前最好的解决方案了。 毕竟,上边已经下达了死命令,在明朝期间,他们必须听从陈林和朱元璋的一切安排。 这边关于监察腐败的事情,陈林决定将其交给相关的专业人员去继续推进。 毕竟他现在实在是分身乏术,各种事务都需要他去处理,而且还要顾及到各个方面的情绪。 尤其是在古代和现代思想发生碰撞之后,意见不合的情况更是难以避免。 这就使得他这个中间人不得不四处奔走,到处打圆场,既要安抚古代人的情绪,又要照顾现代人的想法。 陈林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被夹在中间的三明治,两边都要兼顾,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更大的矛盾。 他需要不断地在两者之间寻找最合适的中间路线,尽力弥合双方的分歧,以期找到一个最佳的解决方案。 然而,这个过程并非一帆风顺,其中的艰辛只有陈林自己才能深刻体会。 陈林表示:我累啊~~~~ 这边搞定后,陈林又埋头“人才选拔新制”,打破科举垄断。 大明的人才选拔主要依赖科举,而科举以“八股文”取士,选拔出的人才往往缺乏实际能力,难以适应革新的需求。 陈林与朱元璋一致认为,要想推动大明发展,必须打破科举的垄断,选拔更多有“实用技能”的人才。 他们在句容县设立了“大明新学馆”,作为人才选拔的试点。 新学馆的招生范围不再局限于读书人,而是面向所有百姓。 无论出身贵贱,只要年满十二岁,愿意学习,都可以报名入学。 将原先的小学也一并并入新学馆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