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一些宣传口的专家,借着这股风,脑洞大开。 觉得在古代这种还信奉鬼神的年代,适当引导百姓的宗教思想,也不是不可以。 虽然这么做有点开历史倒车的嫌疑,但只要能激发民间积极性,些许弊端完全可以接受。 等大明全面进入工业革命,到时候百姓就会知道,这些工程车辆以及一些大型机械,只是科技的产物。 到时候再慢慢将思想扭转过来,完全来得及...... 与此同时,水利设施的完善,让应天府的农业生产有了坚实保障。 当年春夏季,应天府遭遇了一场罕见的旱灾。 幸运的是,由于水库里储备了充足的水源,而且灌溉渠道畅通无阻,农田并没有遭受太大的损失。 农民们依然能够及时地给庄稼浇水,确保它们茁壮成长。 这让大明的百姓们对洪武皇帝所带来的“现代技术”深信不疑。 他们认为这是老天爷赐予的福祉,是一种祥瑞的象征。 一时间,朱元璋的声望如日中天,甚至超越了古代的三皇五帝,远远超过了秦始皇和汉武帝。 在百姓们的心目中,他已经成为了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。 就连一直以来受到朝廷打压的浙东地区,人们对朝廷的看法也开始慢慢发生转变。 朱元璋在一些行政顾问的建议下,果断地解除了对浙东地区的高额税收政策,这一举动不仅彻底扭转了元末张士诚对浙东地区的影响,成功地将浙东纳入了朝廷的体系之下。 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让江南的土地重新焕发生机,也彻底铲除了江南士绅的生存土壤。 这样一来,就避免了百年后江南资本和所谓的东林党势力的崛起,从而确保了大明王朝的稳定和繁荣。 农业作为大明的基础产业,始终是支撑整个国家的核心力量。 朱元璋深知这一点,他通过各种手段保障了农业的发展,使得大明的根基更加稳固。 农业是大明的根基,那工业就是大明让大明强大,让大明成为真正中央之国的关键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