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书记,您不跟着去考察铼矿?” 刘与中诧异的看向杨东忍不住问道。 以杨东对铼矿的看重程度,难道他不去? “我留下来坐镇,顺便逛逛写康县,取取经,看一看人家的城市规划。” 杨东来到写康县之后,发现这里的城市建设很成功,一个七百亿GDP的大县,却建设出了地级市的感觉。 至少写康县放在东北地区,尤其是他们吉江省的话,这就是一个地级市的规模和地级市的样貌。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,要知道写康县的GDP,可是比灵云市还要高啊。 灵云市的经济在吉江省已经算是优秀了,但是和写康县比起来,都是个弟弟。 但这种情况很现实,也很真实。 东北地区的地级市经济,拿出来一个和南方尤其是沿海地区的区县相比,差太远了。 甚至东江省最富裕的县,都比北春市这个省会经济都高… 要正视差距,追赶差距。 杨东心里面在想。 可惜干部外出,没有那么方便,尤其是身为领导。 不然的话,自己就去沿海地区考察一下,旅游一下,看一看人家的优势和特色,回来也好接借鉴一下。 东北地区落后的不是体制,也不是时间,而是思想观念。 东北地区还停留在传统的社会经济层面,毕竟几十年的重工业积累和过早的城市化,工业化,城镇化,教育化。 让东北地区很难追赶新兴市场,新兴的思潮。 要打破这个观念,就必须得花费时间整顿。 所谓不破不立嘛。 “好。” “书记辛苦了。” 刘与中点了点头,他能够感觉到杨东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急迫感,总想把庆和县发展起来。 或许庆和县是杨东第一个主政的地区吧,所以心血花费的很多。 这也很正常,谁都想让自己主政的第一个地方发展好一些,只有这样未来的根基才会越来越稳,未来的发展才会越来越好。 至少不会某一天当了高官,却被当时第一个主政地区的老百姓骂,骂你啥也不是,祸害了一个地方,还能升官?也真是奇葩。 杨东离开庆和县的那天,一定是鲜花簇拥,百姓相送。 鲜花与掌声所搭建的路,就是杨东的一条未来之路。 “老刘,我以后要是不在庆和县了,你一定要保护好咱们的发展心血。” “别人,我都不放心,唯独对你,我放心。” 杨东开口,朝着刘与中吐露真言。 自己在庆和县的时间,或许不会太久了。 自己离开庆和县之后,最怕的就是人走政息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