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第二日。 下午时,有一个小丫头到蘅芜苑,找到莺儿后笑道:“陛下回园子了,我瞧见从后门处回来。” 莺儿抓了一把钱给她,再进屋去跟姑娘说了这事。 宝钗听罢,略作一会,才换了衣裳,戴了顶遮阳的帷帽出门去。 恰好宝琴从屋里出门,见姐姐戴着帽子,就笑问道:“那么大的太阳,姐姐出门去找谁?” 宝钗笑回:“待在家里怪闷的,我去找云妹妹说会子话,你可要一块去?” 宝琴再瞧了下外边的日头,摇了摇头:“怪热的,我等天凉些再去养心堂坐会。” 去养心堂自然就是去找皇帝。 宝钗点头道:“陛下迁入园子也有些时候了,倒是少有见你去养心堂坐坐,等会子你去的时候叫上邢大妹妹,大家伙热闹些。” 宝琴闻言,笑道:“陛下屋子里人多,我也不大好意思去,前日还是借看画才过去了。姐姐且先去,等会我再去叫邢姐姐。” 前日和惜春一起去养心堂聊那画作,只缺邢岫烟没去。 宝钗戴着帷帽出门了,小螺望着宝姑娘背影,朝宝琴笑道:“姑娘的姐姐倒是有趣,叫人做了这顶新奇的帽子。” 宝琴笑道:“这是唐宋时的盛行的帷帽,现在多以盖头遮阳,海外有些地方的女子出门要穿只露出眼睛的,你见了岂不更觉奇怪?” 小螺恍然大悟:“原来是古人戴的帽子,怪不得我见宝姑娘戴上后都跟画上的人似的!” 宝琴又笑:“你倒记得清楚,这帽子又叫昭君帽,许多画里的仕女都是戴这个,姐姐也给我做了一顶,等会子出门你给我拿上。” 小螺应下,且去准备帷帽不提。 …… 蘅芜苑离养心堂很近,顺着园子的大路走,片刻就到养心堂后门,宝钗从后绕到前时,恰好听到了湘云与黛玉的说笑声,再往前看去,果见两人从正殿绕了出来。 一个矫健高挑,一个袅袅婷婷,二人被午后阳光照到,两人的脸庞好似发光一样,白皙细腻的肌肤熠熠生辉,尤其黛玉,本就绝色的姿容,在阳光下褪去往日的纤弱,那倾城绝代之貌越发令人过目难忘。 宝钗因笑道:“颦丫头,你且站住。” 湘云黛玉闻言站住了,湘云忙笑道:“宝姐姐怎么来了?” 宝钗含笑说:“也是正巧,我正要去寻你。” 黛玉以纤手遮在额头挡住阳光,笑问:“宝姐姐要我站着做什么?” 宝钗笑说:“好一位绝代佳人,陛下若是瞧见,岂不更动心?怨不得陛下平日最宠着你。” 两人都有些吃惊,黛玉红了脸,默不作声。 湘云笑道:“林姐姐有封信要送去给宝二哥,担心皇帝陛下又怪罪,才拉着我一起来,正好遇着宝姐姐,我们一块进屋去!” 话音刚落,晴雯就从养心堂走出,朝三人笑道:“陛下已听到你们的话了,快进来。” 三人这才进屋,晴雯给她们打帘,一同进到东次间内。 房里只有两人,端庄淑媚的张皇后,柔美贤淑的清河公主。 身躯高大的皇帝歪在软塌上,张皇后正用一把扇子给他缓缓扇风,正值妙龄的清河则是捧着一小碟切好的瓜果,用竹签挑了,喂入皇帝嘴里。 三人都被这一幕震住了,尤其是黛玉,心里更是啐他一口:昏君这样子享受! 宝钗却看出点不一样的东西来: 前日才到园子时,张皇后冷冰冰的,就像一位屈服于贼子的皇后,可到了今日,张皇后变得温婉柔媚,跪坐在软塌上,神情柔和的给皇帝扇风。 “是昨晚皇帝临幸时哄好了她?” 宝钗如此想着,前日时,皇帝曾说昨晚要召幸皇后,想来昨晚张皇后已承恩于他,故而心平气和了。 湘云笑道:“皇帝哥哥好受用,又是皇后扇风,又是公主喂食,天底下没有谁比皇帝哥哥更得意的了~” 众人都吃一惊,清河红了脸,张皇后只是瞥她一眼。 楚延笑起来:“我也给云妹妹来享受,过来跟我一块躺着!” 黛玉不发一言,他要是敢左拥右抱,她立马出门去! 越来越有亡国昏君的模样了! 张皇后轻描淡写的说道:“新君登基,妾为亡国之后,只能委曲求全。” 黛玉神情一黯,皇后与公主的处境,又何尝不是她? 清河拉着张皇后的手笑道:“嫂子你别怪她,云妹妹说话直,倒不是有意取笑。” 湘云不吭声了。 楚延朝她笑道:“云丫头可不是没心没肺的人,定是有什么心机在里头,且说来我听听。” 湘云这才笑起来:“陛下昨日从下午闹到半夜,林姐姐来找我两次,都不见养心堂的门打开,我问了她,才知道林姐姐是求皇帝陛下送一封信出去给宝二哥哥。” 楚延笑道:“原来云儿是要当女侠,来打抱不平了。” 湘云坐他旁边,拉着他手笑着。 楚延点了点她娇挺的琼鼻,才说道:“有句俗话说得好,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,朕疼爱你们,自然要你们来服侍,让朕舒服,况且也不十分为难你们。” 黛玉瞥了一眼过来:“你说的俗话、俗语,怎么都是我们没听过的?” 湘云忙说:“正是呢,先前我们就奇怪。” 楚延笑道:“我是南方人,跟你们不一样。” 黛玉冷笑:“苏州不是南方?可见我在扬州白活了几年。” 面对伶牙俐齿的林妹妹,楚延只有一笑置之,知道她是要追问他为什么能掐会算。 他倒是寻到了黛玉的一个规律: 每次见到他,林妹妹总是毕恭毕敬,但话说没几句,就开始按捺不住露出本性,不怎么把他当做皇帝了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