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哈切,哈切!” “哈切!” 五台山根据地,苏长青一连打了好几个喷嚏。 政委见状,关切的问道:“长青,你最近是着凉了吗?” “可不能太过于劳累了,你要是一倒的话。” “咱五台山根据地可得兵荒马乱啊!” 苏长青闻言一笑,“哪有这么夸张。” “我就是倒下了,不是还有你和粟将军吗?” “不打紧!” “再说这样的天气,怎么可能着凉?” “要我看,指不定就是哪个多嘴的家伙。” “在背后编排我来着。” 见苏长青还有心思开玩笑,政委笑了笑,“长青,总部这次可是将全球最好的胸外科医生给派过来了。” “特一纵的医疗系统还是太过于简陋了一些,虽然有盘尼西林在,但很多战斗减员的士兵,本可以存活下来。” “那些伤残的士兵,本来也可以不用截肢的。” 说到这里,政委叹了一口气。 在抗战期间,别说是八路军。 整个大夏国所有的军队体系。 军队的医疗体系都是相对不够完善的。 一旦有伤员,无法得到有效的救治。 为了避免伤口感染,也只有截肢。 很多时候,伤员能不能走过鬼门关。 也只能看自己了。 而苏长青对于军队的医疗体系看重,也是希望能够减少一些非战斗减员。 在这种情况下,北极熊国派来了一批外科医生。 还有不少留学归来的先进知识分子,也来到了五台山根据地。 而这一次,盐庵更是将大名鼎鼎的胸外科医生给派了过来。 这名洋大夫,就是赫赫有名的白求恩医生。 1890年3月4日(一说3月3日),白求恩医生出生于加国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。 其于1922年,成为大不列颠帝国皇家外科医学会会员。 1935年,被选为灯塔帝国胸外科学会会员、理事。 此时,他的月工资就达到了600美元。 这笔钱相当于1500大洋。 在这个时代,这可是一笔天文数字的财富。 苏长青从小就是听白求恩医生的故事长大的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