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我们读了书,认了字,算了数,明白了道理,以后就真的能像您一样,离开这里,去巴黎,一年赚一万法郎吗?” 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。 所有孩子的目光,包括雷诺先生那充满期盼又带着一丝惶恐的目光,都聚焦在莱昂纳尔身上。 这个问题关乎希望,关乎幻灭,是这些阿尔卑斯山区的孩子最真实的困惑。 莱昂纳尔沉默了,他不能轻易给出一个虚假的承诺。 他知道,对于大多数这里的孩子来说,通往巴黎和“成功”的道路依然狭窄得近乎绝望。 阶级、贫困、地域歧视……这些都是比阿尔卑斯山更难以逾越的障碍。 知识是武器,但并非每个人都能获得同样精良的装备,也并非每个人都能在残酷的竞争中获胜。 他深吸一口气,正在斟酌字句,思考如何既能保护他们的希望,又不回避现实的艰难,告诉他们,教育的意义远不止于“每年赚1万法郎”时—— “哐当”一声,教室那扇破旧的门被猛地推开了! 所有人都吓了一跳,转头望去,只见来自一个邮差,正气喘吁吁地靠在门框上,显然是一路跑上山来的。 他手里挥舞着一个厚厚的信函,上气不接下气地喊:“莱……莱昂纳尔·索雷尔先生!好消息!天大的好消息! 巴黎……巴黎来的汇款单和信!说是……说是有一个‘巴黎友人’给蒙铁尔捐款了! 莱昂纳尔有些懵,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,本能地问了一句:“捐款?多少钱?” 邮差用一种奇妙的口吻回答:“两……两万法郎!” 这个数字如同一声惊雷,在破败的教室里炸响。 孩子们张大了嘴巴,眼睛瞪得圆圆的,两万法郎! 连雷诺先生都震惊得站了起来,扶了扶滑到鼻尖的眼镜。 紧接着邮差又补充了一句:“‘巴黎友人’说,这笔钱要由您去取,也完全由您来决定怎么分配…… 市长现在就在邮局等着,您……您什么时候去?” 所有的目光再次聚焦在莱昂纳尔身上,充满了难以置信、狂喜、以及一种近乎迷信的敬畏。 那个刚刚提出终极问题的瘦高少年,也愣在了原地,他看着莱昂纳尔,眼神已经没有轻蔑,而是一种如堕云雾的恍惚。 在这个时刻,“知识”与“成功”之间那抽象而艰难的关系,被这突如其来、实实在在的“两万法郎”瞬间具象化了。 莱昂纳尔头都大了——让自己分配两万法郎? 这个宝贵的假期,看来就要毁于一旦! (千票加更,决不食言,大家请多投月票!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