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曹操虽然不喜欢司马懿,但对其大哥司马朗倒是宠信有加。 司马朗心知弟弟已经押注在了曹丕身上,乃谏言道: “公不见袁本初、刘景升之事乎?” 曹操闻言大笑,遂正式立曹丕为魏世子。 至十月时,曹操已从巴郡回返。 通过一番游说,或利诱、或威逼。 终于将当地的少数民族收服,成功拉到了各郡巴王、夷王、氐王的支持。 魏王之位,算是勉强在蜀地坐稳了。 曹操当即立下政治口号。 比起历史上刘备的“汉贼不两立,王业不偏安”。 曹操首先要做的是否定刘备称帝的合法性,并强调自身汉室代理人的身份。 于是喊出的口号是: “汉无二主,伪帝非君。” “天命在蜀,讨逆即中兴。” 曹魏集团坚称刘备是伪帝,遥奉刘协是正统。 然后为拉拢益州士人之心,曹操再次提出“蜀人治蜀”的口号。 以便为自己称王的基业稳固,继续层层加码。 在基业基本上稳住之后,曹操再次召开大会,商议如何“讨贼”。 “蜀地虽是天府之土,然刘备坐拥中国,又得荆州之富。” “以益州疲敝之地抗之,早晚败亡。” “未知公等有何建议,可以抗齐?” 曹操刻意强调刘备的政权是齐,而不是汉。 因为不论是他的魏公,亦或者刘备的齐王,都是在刘协手下封的。 称刘备政权为齐,也是进一步表示他们仍然尊奉刘协为正统。 司马懿当即站出来,发表意见: “江东孙权,此前发兵偷袭荆州,袭取丹阳。” “早已与齐人结下生死大仇。” “刘备必不能容,孙权畏之。” “两国彼此俱有切齿之恨。” “今可差一舌辩之士,赍书往说孙权,邀约称王。” “然后使其兴兵取荆州,与我蜀地共分荆楚。” “如此刘备两线作战,必不能急图我蜀魏之地。” 荆州是南方重地,是吴人心心念念的地盘。 是周瑜、吕蒙两任大都督穷极一生,都未能得到的地盘。 而对于蜀魏而言,其又有极为重要的战略地位。 只有拿下荆州,才能将南方之地连成一块。 实现以南抗北,才有逆风翻盘的可能。 刘备虽然强大,但毕竟是一个新生的政权。 先有中原大战之疲敝,后又有汉中之战的败绩。 短时间内,肯定没法发动大规模战役。 这段时间,就是加强魏吴联系的宝贵时间。 司马懿这个建议非常中肯。 曹操大喜,即修书令傅巽为使,星夜投江东来见孙权。 孙权知傅巽到,遂与谋士商议。 顾雍进言道: “魏与吴本无仇隙。” “前因袭取荆州,致使齐吴两家连年征战不息,生灵遭其涂炭。” “今魏使来,必有联合之意,可以礼接之。” 孙权依其言,令众谋士接傅巽入城相见。 礼毕,孙权以上宾之礼相待。 傅巽呈上曹操之书,其书略曰: “君览此书,当知天下之势已危若累卵。” “昔诸葛孔明据荆州,傲睨江东。” “吴侯遣吕子明白衣渡江,趁其不备,袭取荆土。” “故齐人恨入骨髓,江东都督吕蒙亦丧于此。” “此仇已结,不可解矣!” “今刘备僭号洛阳,自谓‘三兴汉室’。” “然实乃欺世盗名,挟伪帝而令诸侯耳。” “孤受天子密诏,誓讨此贼。” “汉无二主,伪帝非君。” “吴侯雄略,坐断东南。” “今既全有江东之地,何不效桓、文故事,进爵吴王,以正名号?” “若吴侯不弃,孤愿与君结秦晋之好,共分齐土。” “魏据中原,吴抚江表,鼎足而治,岂不美哉?” “犹豫不决,坐待刘备坐大。” “则彼必报荆州之仇,江东恐非君所有矣!” “书不尽言,惟君察之。” 堂内一片寂静。 孙权看完帛书,却不急于回答。 只是用手指轻轻摩挲着,幽幽说道: “曹公邀孤称王,这是要置孤于火上烤耶?” 傅巽微微一笑: “吴侯此言差矣。” “自公偷袭荆州之日起,东吴与齐国已是不共戴天之仇。” “如今刘备僭位称帝,兵锋正盛,吴侯难道还指望他能不计前嫌?” “等待刘备元气恢复,其兵锋所指,吴侯首当其冲。” 孙权眼中闪过一丝阴霾,将帛书放在案几上,沉声道 “足下此言,是在威胁孤?” “在下不敢。” 傅巽拱手,“巽只是陈述事实。” “如今摆在吴侯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。” “一是称吴王,与魏王联手抗刘。” “二是举国投降,或可保全性命,但从此江东之主就要沦为阶下之囚了。” “放肆!” 一旁的陈武怒喝一声,手已按在刀柄上。 孙权抬手止之,盯着傅巽看了良久,忽然笑道: “足下倒是直言不讳。” “只是孤有一事不明——” “以如今之势,魏王困守益州,孤据江东。” “如何能与坐拥中原,兼有荆州的刘备抗衡?” 傅巽来前,早有准备,面对这个问题,他心中更是提前准备好了答案。 当即从容回答道: “吴侯明鉴。” “刘备虽据中原,但刚刚打完中原之战,足足动员了六十万人,全国上下都已十分疲敝。” “后又历汉中之败,损兵折将,士气低迷。” “更为关键的是,魏王在撤离中原前,已迁走河南之民,焚毁了此处良田。” “刘备得到的不过是一片焦土,需要数年时间才能恢复元气。” “而河南之地,也将成为刘备一块要流血很久的伤口。” “何以见得?”孙权沉声问。 “刘备仁义之名著于四海,今河南困穷,民生凋敝。” “刘备岂会见死不救?” “若要恢复河南生产民生,便需调用他州物资,进一步脱累全国发展。” “可饶是如此,我料刘备必然为之。” 孙权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,示意傅巽继续。 “再者。” 傅巽压低声音,“西凉韩遂与刘备素有嫌隙,魏王已派人与之联络。” “若成掎角之势,我等便能从三分进攻齐国,刘备首尾便不能相顾。” “加之北方胡虏虎视眈眈,刘备不得不在北方分兵防备。” “如此一来,刘备便不能调动全国兵马来对付吴魏。” “诚如是,愚以为局势并非不可为。” 堂外风雪渐大,呼啸的风声穿过门窗缝隙,发出呜咽般的声响。 孙权盯着案几上的帛书,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。 “主公。” 一直沉默的张昭突然开口。 “老臣以为,与魏联合无异于与虎谋皮。” “曹操当年虎踞中原,与刘备二分天下。” “如今败走益州,已是强弩之末。” “与其与之联手,倒不如……” “倒不如投降刘备?” 顾雍出言将之打断,冷声笑道: “张长史可莫要忘了,当初我等偷袭荆州时,便已经与齐人结下了生死大仇。” “刘备恨我等入骨,岂能饶过江东?” 张昭面色一僵,低头不语。 傅巽见状,乃趁热打铁、 “吴侯,机不可失。” “魏王可是诚意相邀、” “今魏有蜀道天险,吴有长江之流。” “事若就,便可成南北共治之局。” “事若不就,亦不失封王之位。” “总好过与人为奴要强罢?” “魏使且先至驿馆歇息,容孤思量思量。” 孙权暂时将傅巽稳住,转而退回书房中去。 秣陵的的雪停了,但寒意更甚。 孙权独坐于书房,案几上堆满了各地送来的军报。 他手中握着一卷帛书,是今晨刚从合肥前线送来的—— 陈登又在边境增兵了。 听说这厮已经成了淮南都督,总制荆扬。 他当然会继续往合肥增兵,针对自己。 一直以来,孙权都不喜欢陈登。 因为陈登的志向就是并吞江南,所以他一直是对吴强硬派。 如今其总督江南,正是如鸟上青天,鱼入大海,再不受羁绊矣。 自己将来只会被他针对的更惨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