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二十章 八千卷书-《秦人的悠闲生活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项氏是什么人,他徐福不清楚吗?

    当年项燕战死之后,项氏族人逃亡,这些人可都是要反秦的。

    徐福觉得失去了一个朋友,他决定将这卷书信交给公子扶苏。

    他徐福现在也只想探究他自己的学识,不想参与韩终的事,或者其他的反秦势力。

    因自己也是齐鲁博士的一员,所以在以前……他也能听到一些闲言碎语,齐鲁博士并不是铁板一块,他们也各自有各自的立场。

    徐福望着窗外的东海,大雪飘洒而下,顺风入海。

    “先生,始皇帝的车驾到齐郡外了。”

    徐福颔首,他转身看向身后,身后有一排书架,书架上的书籍都是与航海有关的。

    “先生。”又有学童脚步匆匆来报,他行礼道:“先生,齐郡的郡守送来消息,始皇帝驾至琅琊台。”

    琅琊台依海而建,当初越王勾践建设了琅琊台,后来在琅琊台与秦,晋,齐,楚歃血为盟,共同辅佐周王室。

    可惜的是,现在的周王室不在了,始皇帝也完成了封禅。

    又有学童送来消息,禀报道:“公子扶苏请先生,于明日观海。”

    徐福再一次颔首,重新坐了下来,目光看着韩终送来的书信,他实在是想明白,为何韩终会与楚地的项氏有联系,那么现在的齐鲁博士又有多少人与反秦势力有关。

    徐福心中隐约有些后怕,他觉得若自己与韩终走得再更近一些,自己是不是也会成为其中一员。

    当始皇帝抵达琅琊台,一道从泰山发来的文书,送到了李斯手中。

    扶苏正跟着父皇走在登琅琊台的台阶上,顺手接过了丞相递来的文书一边走着,打开看其中内容,这卷文书是廷尉冯劫送来的。

    廷尉在齐地抓了不少博士,其中还有人与反秦势力有联系,其中就有田氏,项氏。

    自封禅之后,淳于越就留在了齐地,说是重病不起。

    始皇帝还未开始焚书,但扶苏觉得现在还不是齐鲁博士团体最糟糕的时候,等李斯的禁私学令下达,大秦对文化一统上的变革才正要开始。

    扶苏看罢,而后面色平静地走向琅琊台。

    其实就算是丞相不这么做,扶苏也会这么做,既然要集权就做到集权的极致,既然要礼教一统,那就连教的权力也收归皇帝所有。

    只有将教书的权力收入集权的条件之一,只有这样才能尽可能的做到教书的一统与公平。

    至少,是尽可能吧。

    哪怕要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,面对极大的反抗。

    始皇帝与丞相,包括扶苏自以为的方向,三人的想法在细节上有落差,但在总的方向上是相通的。

    不知道为何,扶苏对这些事总有一些执念。

    这种执念让自己觉得,不得不这么做。

    眼前的琅琊台还显得有些破败,以前的齐王将这里修缮过几次。

    整座琅琊台形似宫殿,准确地来说,这里应该就是一处行宫,此地背山面海。

    李斯道:“这里是最好的观海胜地。”

    嬴政忽然一笑,望着水天一色的大海,大海的海浪不断冲上海岸,笑道:“是个好地方。”

    海风迎面而来,吹得衣袍猎猎作响。

    见父皇与丞相还有一众大臣纷纷走入琅琊台,扶苏还站在琅琊台前的平台上,手里还拿着从齐地送来的文书,廷尉冯劫的文书上不仅仅写着齐地的事。

    还因此有齐地名望较高的族老,为了保护他们的神祠,集结私兵要对抗秦军,死了不少人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田安在琅琊台收拾出了一间宽敞的殿宇,此地应该算是侧殿,只不过门朝南方,不是朝向大海。

    王家婆婆抱着小公子,她劝说道:“夫人呀,门朝着大海不好,风大。”

    王棠儿望着大海,她是这辈子第一次见到大海。

    从泰山到琅琊台奔波多日,当安定下来之后,一家人都睡下了。

    翌日,天还未亮的时候,扶苏就睡醒了。

    田安一早就在劈柴了,他老人家的生活作风一贯地早起。

    海风迎面吹来,扶苏道:“我今天请了徐福一起来观海。”

    田安道:“公子,今天要准备什么吃食。”

    扶苏笑道:“到了海边就吃海鲜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