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好一句胡无人,汉道昌!” 长安城街头巷尾,但凡是有酒肆茶楼的地方,都在传着这首诗。 明德门外的茶摊内。 几个过路的文人,正高声哼唱着。 “此番大胜,大唐必定能安稳几年,待到兵精粮足之日,便是覆灭突厥之时!” 一个青年拍着桌案。 他周围围着不少人,频频点头笑着。 “到时候你我都可参军,若是能得了功名,日后也好封妻荫子。” 有人豪迈的笑着。 这时,从不远处来了一辆马车,正好停在这茶摊面前。 “店家,来两碗馎饦,一碗不要醋,一碗多一些。” 下来的是两个少年,因为穿的朴素,所以并没有引起什么人关注。 店家应了一下,让两个少年寻了一个位置坐下。 二人就在靠近路边的位置坐下。 而周围的人还在继续说着刚才说的事。 “话说这温县子今年不过十岁,便能追随李县公出征,据说那京观便是他所提议筑造的,不少人都说他会是大唐的霍嫖姚。” 方才那青年大声赞扬着。 他话音落下,刚才进来的两个少年之一,突然一个踉跄,差点摔倒了。 他扶着桌子,才坐稳了。 ‘这牛皮吹大发了吧!’ “放肆,你怎么可将温县子比作霍嫖姚!” 但他话音落下,便有人不满的呵斥。 只见是一布衣少年,面带怒气的看着他。 在场的人都向他投去了不善的目光。 那青年不悦,朝着那呵斥之人瞪了过去:“某怎胡说了,能做出这等诗作,在这样的年纪,又有李县公相助,如何不能成为霍嫖姚!” “你有大错,某并非说那温县子,而你兄台所言差异,霍嫖姚不过二十多便殇逝,你说温县子是霍嫖姚,岂不是诅咒他!” 那布衣少年说完特意朝着刚刚进来的那两个少年看了一眼。 其中一人明显有些错愕,脸上一红,连忙转过头去。 好似恨不得堵上自己的耳朵。 这布衣少年顿时眼前一亮,随即说道:“在某看来,那温县子日后定然是朝中栋梁,成就未必会比李县公低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