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温禾不禁有些错愕。 他总感觉温彦博说的言不由衷,不像是要来撑腰的,倒是像在这看戏。 果然,小厮出去没多久,就看到外头人头涌动。 只见之前温禾在丽正殿外见过的崔氏老者和卢氏老者为首,一群人鱼贯而入。 “臣等见过三位殿下!” 众人立刻就找到了正主,上前拜见。 突如其来这么多人,让不明所以的三小只大吃一惊。 他们突然被叫到这里来,还没弄清楚发生了什么。 纷纷转头看向温禾。 温禾递给他们一个眼神,示意他们稍安勿躁。 三小只见状,只好安稳的站在那。 那些世家的人连气都没有喘匀,就这么作揖。 几个年纪大的还好,他们只需要行平礼即可。 那些个年轻的,还是白身的,是要弯腰大拜的。 “咳咳,殿下说免礼。” “呼。” 那些士族和关陇的这才吐出一口浊气来,起身满面堆笑着。 崔氏老者率先开口解释道:“老朽年迈了,这步伐慢了一些,怠慢三位殿下了,若是知道陛下今日让三位殿下前来,那老朽定然再快一些。” 他们走的这么急,一来是怕外头日后会传他们怠慢皇室,二来他们以为,李恪他们在这里是李世民授意的。 不过不少人心中也疑惑。 为何皇帝陛下不派遣太子过来,而是这三位。 但不容他们细想,温禾便开口道:“崔公和卢公年纪大了,竟然还亲自来此,实乃晚辈的荣幸啊。” 温禾和颜悦色,冲着众人一笑。 士族和关陇,以及那些士族的人都打着哈哈,却听温禾突然话锋一转。 “不知方才其他人是否也是腿脚不便,若是如此,不如今日便暂且回去休息休息,反正那纸张的事不着急,白纸和茶叶嘛,某可以自己先卖。” “咳咳,他们俩腿脚不便,老夫健壮的很,方才是因为他们二人不下马车,老夫还以为出了什么事了。” 那位太原王氏的老者轻咳了一声,当即撇清了关系。 “没错。”另一旁的老者紧随着说道:“这些士族的人就是麻烦,非讲什么礼节,老夫向来不在乎这一套,若非是他们,我等今日如何会怠慢三位殿下。” “杨景猷!”崔氏老者大怒,指着前者。 前者却冷笑一声:“本公在此,某乃太常卿,安德郡公,不知汝是何官职,有何爵位,敢直呼本官。” 杨景猷? 正在看戏的温禾闻言一愣,随即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同样在吃瓜的李恪。 李恪不禁茫然,冲着温禾眨了眨眼。 前者哪里知道,这一位可是他的未来岳父。 杨景猷,名杨师道,弘农杨家在长安的代表,论关系的话,三小只还要叫他一声姑父。 这位在历史上可是有名的愣头青。 他后来主掌吏部时,虽然压制权贵、亲朋以避嫌疑,但所任命的官员却大多都是庸才,因此受到不少人的讥讽。 李世民对他的评价,也不算高,说杨师道性行纯善,自无愆过,而情实怯懦,未甚更事,缓急不可得力。 根据百骑的资料,自从他哥哥杨恭仁,因为小杨妃被李世民罢相,离开长安后。 如今弘农杨氏便以他马首是瞻了。 他这太常卿好歹也是正三品的官职,比起崔、卢两家那白身,可要高出不少。 自从大唐建立后,从李渊到李世民,都有意无意的打压士族。 崔氏老者在前隋也是上层人物,可那毕竟是前朝的官。 杨师道如此以势压人,气的卢氏老者脸色顿时涨红了起来。 “你你你你!” 他一连串的你,却说不出后面的话。 “杨郡公,祖父年迈,若是您想比官职,小侄可请家父出面。”一个中年人从后头走了上来。 杨师道见来人,顿时哼了一声,不再理会。 “义玄,退下,长辈说话,哪里有你出来插嘴的份!”那崔氏老者轻哼了一声,但他神情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。 温禾摸着下巴,细细的打量着这位中年人。 这人应该就是崔义玄。 又一个历史名人啊。 日后李治废王立武的领军人物之一,也是负责审判长孙无忌的官员之一。 难怪他面对杨师道搬出了他的父亲。 他的父亲崔溉是上一任的太常寺寺卿。 似乎注意到温禾的目光,崔义玄一愣,等再去确认时,发现前者拿着蜜水,并没有去看他。 他还以为刚才是自己的错觉。 “咳,诸位,别忘了今日之事,我等在此争执,只怕是要让温县子看笑话了。” 崔义玄提醒了一句。 众人闻言,随即整理了一下仪态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