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如今的局面来看,萧思摩势力强悍,兵峰正盛,有极大可能攻破王廷。 有些人主动提前下注者。 当然,更多的还是不想掺和契丹的人这点破事。 可形势却容不得他们中立,北疆大军刚刚屠戮了两个部落,血迹还没有干涸,耳边似乎依旧能够听到那些冤魂的嚎叫。 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被屠戮的部落。 所以,他们也只能主动或者被动的加入了东都一方。 天空一片碧蓝,萧思摩坐在最上首的胡床上,目光一一扫过这些部落首领,缓缓开口道:“欢迎你们的到来,我的朋友们。” “你们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,相信你们永远不会后悔这一次的决定。” …… 萧思摩目光沉凝,声音愈发洪亮:“昏君无道,宠信奸佞……” “待我等攻破王廷,大辽将迎来全新的盛世。” “你们每个人都是大辽的功臣,你们可挑选最肥沃、水草最丰美的草场,牛羊马匹任你们扩充,往后你们的部落,将拥有数不尽的财富。” “而且,我会在朝堂之上为你们诸位专门设立席位,封赐你们爵位,让你们子子孙孙,都拥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。” “与国同休。” 萧思摩的话语掷地有声,厚重的声音传向了草原很远。 这是对七河部落首领们的画大饼,同时也是对李骁这些旧将们的许诺。 只要萧思摩坐上了那个位置,他们这些人封侯拜相,蒙荫子孙,拥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。 大辽,将彻底由北疆武人集团所掌控。 而等到萧思摩的话音落下,李骁当即站起身来表态说道。 “我等必誓死追随大王,清君侧,诛佞臣,奉天靖难,重振大辽雄威。” 话音落下,萧思摩立马对他投去了赞赏的目光。 清君侧,诛佞臣,奉天靖难。 听听,说的好啊! 他萧思摩要表达的,就是这个意思。 而萧凛挞就不爽了,暗暗的瞧了李骁一眼。 该死的,又被他给装到了。 可是没办法,谁让现在李骁是萧思摩眼前的红人呢。 不只是成了萧思摩的妹夫,属于真正的自己人。 而且还立下了无数功劳,有着赫赫军功。 有能力,又有忠心,嘴巴还跟摸了蜜似的,能讨领导欢心。 这样的属下,谁能不喜欢? 没办法,萧凛挞现在还真斗不过李骁。 在李骁的话音落下,众人也全部起身,学着李骁的样子,齐声喝道。 “我等誓死追随大王。” “我等誓死追随大王。” …… 随后,军事会议正式开始。 萧思摩在王廷有不少的人脉,所以他对王廷的兵马调动,不说是了若指掌,但也知道个七八成。 这一次,耶律直鲁古表面上虽然还是以塔阳古为帅。 但是根据萧思摩得到的情报,这只是他用来迷惑自己的。 实际上,经过了这两次大战之后,耶律直鲁古也意识到了塔阳古的不堪大用。 于是,便秘密启用了一名老将。 真兀赤。 “真兀赤将军?” 李骁对这个名字没有感觉,没听说过。 但是萧图剌朵等人听闻之后,脸色却是沉重了下来。 “真兀赤老将军竟然重新出山了。” “这场仗不太好打啊!” 萧凛挞等人暗暗的说道。 真兀赤可不是塔阳古那样的蠢货。 这是一个耶律夷列时代的老古董,之后在耶律普速完时期,为了平衡萧家在军中的势力,依旧被重用。 多次参与了对外战争。 甚至就连耶律普速完在位期间,最著名的镇压河中葛逻禄叛乱的战争,也是真兀赤打的。 这是一个廉颇般的老将。 而萧思摩对其却没有丝毫的忌惮,反而是淡淡的声音道: “真兀赤将军威名远播,但毕竟年事已高,且手中却无兵可用。” “耶律直鲁古贪生怕死,昏庸无能,都到了这个时候了,还死抓着皮室军不放,只给老将军两万兵马来阻挡我军。” “我六万大军对两万,焉能不胜?”萧思摩呵呵笑道。 但实际上,东都只有四万六千多人,萧思摩故意夸大其词而已。 可就算是这样,也远比王廷的兵马多的多。 接连两场战争的失败,对王廷的影响很大。 除了王廷禁卫皮室军外,只能调动两万兵马。 这说明什么? 耶律直鲁古对王廷诸部控制力的下降!都开始对其阴奉阳违了。 而且即便是这两万大军,其中也还有很多如同七河诸部这般的‘杂牌军’。 再就是从东喀喇汗国征调的五千兵马。 真正属于契丹部落的兵马,还不到一万。 “真兀赤将军正调兵遣将,意图将我军阻挡在伊犁河以北。” “但区区两万兵马,绝不可能阻挡我大军脚步。” 萧思摩沉声的说道,对着众人便是一副大饼。 这个时候,所有人对这场战争的前途抱有极大的憧憬。 随后,萧思摩便作出了战略安排。 “如今,我大军气势正盛,兵力达到了六万。” “为了更方便调遣,本王决定,大军一分为三。”萧思摩站起身来,威严的目光扫视全场。 沉声说道:“本王亲领阴山兵马和葛逻禄骑兵,作为中军力量。” 阴山兵马包括萧思摩最嫡系的六院部兵马五千人,其他部落兵马三千人。 乃蛮战俘军一万人,以及伊犁葛逻禄骑兵两千人。 中军的实际兵力为两万人。 “金州副都督李骁麾下兵马,及北海军为左路军。” “金州都督萧凛挞麾下兵马,及大漠军为右路军。” “七河诸部兵马,一分为二,分别加入左右两军,听候调遣。” 此话一出,东都军的基本结构便是形成了。 左中右三军。 李骁麾下四千五百人,加北海军的四千人,以及五千七河军,共计一万三千五百人,为左路军。 萧凛挞麾下两千五百人,加大漠军五千人,以及五千七河军,共计一万两千五百人,为右路军。 左中右三军,共计四万六千余人。 对于此时的西域来说,这已经是一股非常庞大的军事力量了。 就算是当初西辽的立国时期,耶律大石麾下的兵马也不过四五万人左右。 所以,如此强盛的东都大军,让众多将领信心十足。 改朝换代、封侯拜相就在今朝。 大军架构已经形成,接下来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