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草原之上,铁骑奔行若风。 李骁身披白甲,腰胯一柄锋利弯刀,身后一万五千左路大军气势磅礴。 历经三日奔行,大军翻越哈苏泊山,终至哈拉山左翼。 举目远眺,虎思斡耳朵的城墙轮廓渐次清晰。 然而,李骁眉头却是依旧轻锁。 按照约定,三路大军应于哈拉山会师,合围王廷主力于虎思斡耳朵,以期毕其功于一役。 但李骁率军抵达后,却不见其他两路兵马踪迹。 如今已至虎思斡耳朵城外,两路大军仍未现身,甚至连预想中的皮室军阻击也未发生。 不祥之感,在李骁心中油然而生。 “可有消息?萧大人和萧图拉朵都督的兵马在何处?”见探马归来,李骁径直问道。 “大帅,未见其他两路大军踪迹。” “周遭皆已探查,亦无皮室军埋伏迹象。” “除眼前城池和城外百姓,四下空寂。”探骑如实禀报。 闻此,李骁眉头锁得更紧。 “其他两路兵马或许遭皮室军主力拦截。”九猛安合低声道。 李骁微微颔首,也是这样想的。 如今不见皮室军踪影,想必是去拦截萧思摩主力。 李骁所率左路军因绕道哈苏泊山,路途较远,并没有成为皮室军的首要阻击目标。 毕竟王廷兵力匮乏,无力分兵三路同时拦截。 “既然如此,先攻破虎思斡耳朵,再去接应萧大人与萧图剌朵都督。”李骁沉声道。 既已至此,断无退缩之理,唯有先破此城。 “好!” 九猛安合重重点头。 在他看来,萧思摩主力军两万余人,兵力占优,即便受阻,也不会有什么危险。 只要攻破虎思斡耳朵,必能重创王廷军士气,届时再与萧思摩合围皮室军,大业可成。 商议好接下来的目的后,李骁转过身来。 身着白甲,头盔上白缨随风轻扬,立马于山丘之巅,俯瞰虎思斡耳朵。 身旁金色日月战旗猎猎作响,他目光凝重,沉声道:“传令各部!” “包围虎思斡耳朵。” “休整一日,打造攻城器械。” “明日一早攻城,以库里军为先锋。” “负隅顽抗者,格杀勿论。” “遵命!” 众将齐声应和。 …… 虎思斡耳朵只是西辽名义上的首都。 真正的权力中心是王廷。 保留有游牧民族传统的契丹人,并不喜欢居住在城池里面。 反而是根据季节变化,在楚河流域这一大片范围之内,进行游牧生活。 这个季节,耶律直鲁古本应该带着契丹部众去了木叶川。 所以,虎思斡耳朵城中现在居住的,更多的是本地人以及当年跟随耶律大石西征的汉人后裔。 虎思斡耳朵的东部和北部,被山脉环绕,正是李骁率军刚刚翻越的哈拉山。 而西部和南部则是广袤的平原,居住着大量的百姓。 毕竟虎思斡耳朵作为首都,人口密集,区区一座城池根本无法容纳所有人口。 城外的百姓数量更多。 只不过,随着左路军进入了哈拉山的消息传来,城外的百姓们也全部陷入了恐慌。 要么拖家带口的,向着更远处的地方逃命,要么逃进城中,以期待左路军无法攻破高大的城墙。 城外已经空了,只剩下了大量的民房。 “呜呜呜~” 伴随着低沉的号角声响起,左路大军汹涌狂奔,仿若一阵黑色的风暴从天边席卷而来。 一万五千名士兵杀气腾腾,数万匹战马嘶鸣咆哮,马蹄声如滚滚雷鸣,震得大地都在颤抖。 而冲在最前方的,自然是一千白甲军。 宛若一座银色的雪山,奔腾在城外的大地上,波涛汹涌,气势磅礴,尘沙漫天。 白色战甲上残留的血迹,在阳光的映照下呈现出暗红色,宛如一朵朵盛开的诡异花朵,诉说着他们曾经经历的残酷战斗。 骑兵大军迅速推进,将城池紧紧包围。 他们在城外来回驰骋,带起的狂风将城外的荒草吹得伏地不起。 马蹄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,使得整个城池仿佛被笼罩在一片巨大的黄色烟雾之中。 “来了~” “他们来了,怎么办?” “我们被包围了。” “至少有两万多人,我们出不去了。” “陛下呢?皮室军主力呢?难道已经被叛军打败了吗?” 城中守军惊骇不已,士兵们望着城外那密密麻麻、气势汹汹的骑兵大军,脸上写满了恐惧与紧张。 虎思斡耳朵只是名义上的首都而已,所以日常的守军并不算多。 真正的主力,都在耶律直鲁古的王廷。 满打满算,城中的兵力也就是五六千人。 面对数倍于己的兵力进攻,恐怕撑不住多久的。 “都别慌。” 就在士兵们惶恐不安的时候,两名将领站了出来。 面色凝重,大声安抚着士兵们的情绪:“我们没有败!” “皮室军主力安然无恙,正与康里大军一起,将叛军主力包围在了黑石山里面。” “我们有坚固的城墙作为依托,只要坚守城池,等待王廷的救援,敌军必不能奈我们何!” 听到这话的士兵们,也纷纷安定了下来。 一心的准备防守城池。 而另一边,左路军已经完成了对虎思斡耳朵的包围,四面城墙全部重兵把守。 每一面城墙前,都有士兵骑着马围着城墙奔跑,对着城头上的守军大声喊道:“城里的人听着。” “放下武器,立刻开城门投降,我军保证不杀一人。” “若是负隅顽抗,待我军破城之后,鸡犬不留。” 听着左路军的威胁,城头上的士兵的确是慌乱不已,面色惶恐。 但是好在,有着将领的镇压,暂时不会出现问题。 “叛军的兵力很多,近乎十倍于我军,若是没有援军,我们恐怕坚持不了多久的。” 一名中年将领沉声说道。 他叫郭三槐,是当年西征汉军的后裔。 只不过他的祖先没有被安置到北疆,而是留在了虎思斡耳朵。 经过了三代人的奋斗,郭家也算是西辽的汉族豪强了。 目前的郭三槐,担任虎思斡耳朵的守备副将。 而虎思斡耳朵的守备,也被称为留守使,名叫大贺虎达安。 正是大贺出罗多的父亲,大贺氏的当代家主。 他身穿铠甲,胡须花白,眼睛微眯,扫视着城外的大军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