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额尔齐斯河,古称曳咥河。 在曳咥河上游,有一处地势平坦的山谷,被李骁命名为‘汤谷’,如今已成为金州的要地。 此地重兵屯扎,山谷高处,简易瞭望塔拔地而起,由经验老到的斥候值守。 沿山脉边缘,岗哨错落分布。 山脉深处,精锐巡逻骑兵往来穿梭,戒备森严。 层层防护之下,这片山谷已被李骁打造成了一座坚不可摧的堡垒。 此处,便是李骁倾力营建的金山工业区,亦是金州铁器工坊所在。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忙碌,工坊已经初步建成。 一座高炉巍峨耸立,成为了这片土地上最为瞩目的存在。 高炉呈圆筒之形,自下而上渐次收窄,仿若顶天立地的钢铁巨人。 底部设多个进风口,中部开宽敞投料口,顶部置排烟口,布局规整合理。 “炼铁炉竟然如此庞大?” 萧燕燕立于高炉之下,不禁轻声呢喃。 在她的认知里,炼铁所用不过是灶台般大小的炉子,眼前这般巍峨耸立的高炉,着实令她大开眼界。 “这玩意能行吗?”三爷爷站在一旁,也表示怀疑。 反倒是老爷子没有说话,虽然心里也没底,但是他却非常相信李骁。 “试试不就知道了!” 李骁双手抱胸,神色淡然,嘴角噙着一抹浅笑。 他所建造的,正是工业革命时期那种最为简易的炼铁高炉。 建造过程虽不算繁杂,然而炼铁的原料配比、操作步骤以及温度把控等关键环节,却需精确掌握,丝毫马虎不得。 “三叔,咱们爷俩把矿石投进去。”李骁对着身旁的汉子招呼道。 这汉子并非李三河,而是李家远房的堂叔李三枝。 李三枝的亲兄长,正是帮李骁打理生意的李二棍子。 不过,与李二棍子外向的性格截然不同,李三枝为人沉稳内敛,平日里不善言辞,且自幼便跟随老爷子等人学习打铁,对此也算是炉火纯青。 李骁虽名义上让老爷子掌管山谷工坊,但考虑到老爷子年事已高,精力有限,便有意将李三枝培养为工坊的接班人。 “大龙,这些铁矿石、焦炭和石灰,都要加进去吗?”李三枝望着地上堆积如山的原料,开口问道。 “不必。” 李骁摇了摇头,目光环顾四周,见周遭并无外人,皆是老爷子、李三枝这般亲近之人,便轻声说道。 “爷爷,三叔,用这高炉炼铁,关键在于精准拿捏各种原料的配比,多一分少一毫都不行。” “咱们开采的这种是赤铁矿石,含铁量尚可,烧制时,每一百斤铁矿石,需搭配三十斤焦炭与十五斤石灰。” 当然,这配比并非一成不变,只是一个大概的范围。 实际操作中,还得依据铁矿石的纯度灵活调整。 李骁让老爷子他们多实验,争取找到最精准的比例出来。 言罢,李骁亲自动手,与李三枝一同将铁矿石、石灰等原料小心翼翼地填入高炉。 紧接着,点火工序开启,李三枝站在一旁,双手握住风箱的拉杆,有节奏地推拉起来,为炉内燃烧源源不断地输送氧气。 不多时,高炉内传出“滋滋”声响,那是矿石在高温下逐渐熔化的信号。 炉内滚滚浓烟裹挟着火星与灰尘,如一条挣脱束缚的巨龙,冲天而起,径直蔓延至汤谷上空。 浓烈的烟火气息瞬间弥漫整个汤谷,刺鼻的焦味呛得人喉咙发紧,引得周边飞鸟惊惶失措,扑棱棱地四散逃窜。 五个时辰后,炽热的铁水从高炉下方的通道缓缓流淌而出,顺着特制的凹槽,流入精心准备的模具之中。 不过片刻,铁水迅速冷却,凝结成了坚实的铁块。 老爷子与李三枝等人迫不及待地围拢过来,仔细端详着新出炉的铁块,眼中渐渐浮现出惊叹之色。 “这铁块,似乎与镔铁的质量不相上下了。” 李三枝满脸震惊,声音微微颤抖地说道。 镔铁,也就是乌兹钢,在这个时代可是最为稀有、坚硬且珍贵的钢铁。 此前,李骁虽已通过坩埚炼制出乌兹钢,无奈操作繁杂,产量极低,难以大规模用于兵器制造。 而此刻,高炉炼制出的铁块,与镔铁相比,竟也毫不逊色。 铁块表面光滑平整,几无气孔与瑕疵,在火光的映照下,泛着冷峻而纯粹的金属光泽,质地显得格外致密。 众人伸手触摸,只觉沉甸甸的分量,坚硬程度超乎想象。 老爷子随手捡起一块普通铁料,与新铁块相互敲击。 只听“当”的一声脆响,普通铁料上赫然磕出一个小坑,而新铁块却仅仅留下一道淡淡的痕迹。 “这……普通铁块与之相比,简直天壤之别。”李三枝激动得的说道。 老爷子和三爷爷亦是笑容满面,他们太清楚钢铁的力量了。 有了优质的钢铁,无论是军事力量的提升,还是农业生产的改善,都将如虎添翼。 “这几日,咱们在旁边再建几座高炉。” 李骁望着旁边的空地,目光坚定,轻声说道:“爷爷,三爷爷,往后这儿就托付给你们了。” 三爷爷拍着胸膛,一脸坚定地说道:“放心,大龙,我们哥几个虽说年纪大了,上不了战场打仗,但炼铁这点事儿,还是能办好的。” “三爷爷老当益壮,我自然信得过。”李骁笑着回应。 随后又郑重叮嘱道:“炼铁的方法务必保密,只能传授给咱们自家人。” 在任何时候,核心技术都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,否则,一旦被他国学了去,必将后患无穷。 “放心吧,我们心里有数。”老爷子神情严肃,重重地点了点头。 随后,李骁又往高炉里重新装填了原料,让其继续运转炼铁。 炉子一旦点燃,最好持续烧制,日夜不停,否则冷热不均,极易引发炸炉危险。 “大龙,你去休息吧!我在这儿守着火就行。” 此时,天色已晚,老爷子等人已回帐篷休息,李三枝主动请缨留下看火。 李骁也未推辞,毕竟下半夜三爷爷会来换班。 不过,临走之际,他突然想起一件事:“三叔,有没有想过改个名字?” 关于名字的事情,李骁已经忍了很久了。 虽说古代士族起名讲究规矩,可像李家这般普通人家,起名往往随意得很。 几乎都是想到什么就叫什么,连个像样的字辈都没有。 多数人家甚至直接按数字排序,诸如李大、李二,又或是重八、重九之类。 李骁的高祖是个粗人,没什么文化,也没留下字辈,导致李家起名杂乱无章。 可现如今,李家身份今非昔比,以后或许还会走的更高,名字方面确实该改改了。 “改名字?” 李三枝一脸茫然,这个名字他都叫了快三十年,真要改,还真有些不太习惯。 但转念一想,又不禁心动起来。 “大龙,俺早就瞧出你不是一般人。” “用那戏文里的话说,你就是文曲星、武曲星转世,来给咱们李家带来富贵的。” “往后李家就你来当家作主,你说咋办就咋办。” “况且,谁不想有个好听点的名字啊,只可惜你二爷没那本事。” 李三枝嘿嘿一笑,眼巴巴地望着李骁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