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反而是刚来北疆就能分到几亩地,日子才有了盼头。 三娃子听着他的话,心里也泛起了波澜。 想起了自己刚娶的回鹘媳妇儿。 那姑娘虽然汉语说得不太流利,却勤劳能干,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。 “也不知道夏收之前,能不能打得完这场仗。”他喃喃自语,语气里满是担忧。 不远处的什长闻言,摇头说道:“夏天?能在秋天之前结束就不错了。” 三娃子心里咯噔一下,更加担心了。 西州的粮食一年两熟,不用春种,只需要拔草就行,自家婆娘一个人完全能应付。 可若是到了收粮和夏耕的时候,她一个人恐怕就顾不过来了。 什长看出了他的心思,却满不在意地说道:“顾不过来就雇人呗。” “等别人家的事情忙活完,让你婆娘花点钱雇人来干活就行。” “虽然会因晚种而少些收成,但总比把你婆娘累坏强。” 他顿了顿,又道:“而且你也别扣扣索索的舍不得这点钱,巡抚府可是给你免了一年的田税呢。” “况且,你只要别怂,到了草原上抢来的牛羊,杀人得来的赏赐,可比你雇人的这点钱,多得多。” 在北疆,若是发生了战争,参战士兵都会被免除二十亩地的一年田租。 士兵的家人,便可以用这笔省下来的钱,去雇佣别人来帮自己干活,或者支付给河西商行,对方会与盐铁司协调,从矿区抽调矿奴来干活。 就像什长本人,他是北疆的军户,因立下战功,被赏赐了二十亩田。 原本驻守大漠,随着第二镇调动至西州,他便将大漠的私田卖给了大都护府。 在高昌重新置换了二十亩,又租了二十亩公田。 家中除了婆娘,还有好几个孩子,实在忙不过来,也会雇佣别人。 而对于那些千户、百户等人,他们家中的田亩更多。 甚至都不用自己亲自种地,将私田全年租给百姓耕种,自己当地主收租。 只收两成田租,剩下的两成田税,由百姓自己交给巡抚府。 田租田税的比例,是大都护府强行规定的,无论是租种公田还是私田,都只能是这个标准。 私田拥有者若是嫌弃租金太低?让他们自己去种地好了。 当然,真正有实力的还是会买奴隶去种地。 而为防止这些人发展成真正的地主豪强,大都护府已经颁布正式诏命,军功赏赐以两百亩为最高限制。 但凡家中私田达到两百亩,无论立下多少军功,都不再进行私田的授予,转而以银钱、牛羊、财富等物资和升职作为奖励。 同时,私田严禁二道转包,违者重罚。 私田,算是金州的历史遗留问题。 当初金州太穷,为激励士气,李骁只能拿出私田去鼓励士兵拼命。 如今,随着北疆走向正轨,李骁已在控制私田的发放,转而以金钱作为代替。 三娃子听着什长的话,心里渐渐亮堂起来。 免了一年田税,确实能省下不少钱,用来雇人应该足够了。 而且听人说,北疆军的一场战争下来,每个士兵的腰包都是鼓鼓的,可远比种地强多了,何必舍不得那点雇人钱呢? 不好意思地笑了:“听您说完,我这心里踏实多了。” 什长摆了摆手:“好好打仗,只要能立下战功,比啥都强。” “等你立下大功,成了军户,别说雇人,就是再买几个女奴伺候你婆娘都没问题。” 三娃子重重地点了点头,眼里有了光。 第二日一早,大军开拔不久,三娃子便是发现后面有一支规模庞大的车队,沿着他们的行军足迹跟了上来。 “什长,他们是干啥的?怎么跟在咱们大军后面?”三娃子忍不住问道。 什长眯着眼睛瞧了一眼,然后一副习以为常的样子说道:“河西商行的车队,送粮食的。” 每辆马车上都有河西商行的标志,只是距离太远,看不清楚罢了。 每逢大型战争爆发,河西商行都会组织车队为大军运送粮食。 而且还会承担随军商贩的职能,若是士兵的缴获太多,自己装不下,或者是打仗的时候太累赘,就可以提前卖给河西商行。 换取银钱存起来,若是不放心,还可以将银钱直接存进随军的北疆银行之中。 好处就是,不用担心战斗的时候导致银钱丢失。 而且一旦士兵阵亡,这些存钱也会发放给他们的家人。 而这支河西商队之所以跟随在第二镇的身后,是因为他们刚刚从西州的仓库中运来了一批粮食前往草原。 西海不像西州这样,有这么充足的粮食补给。 毕竟那个地方只有汉人开辟出的少量农田,而且产量也不高,还是以放牧为主。 所以,河西商行便需将西州的粮食运往西海草原,提供给第六镇大军征战所用。 同样的道理,金州的粮食产量不足,也是河西商行先将大漠的粮食运抵金州,然后再交给第一镇的士兵。” 在李骁看来,即便是将去年积存下的粮食全部打光了,也必须拿下漠北。 …… 窝鲁朵,坐落在土剌河流域的草原深处。 这里曾经是回纥汗国的都城,后来又成了克烈部的汗庭所在。 在原本的历史中,铁木真击败克烈部后,将蒙古帝国的汗庭迁至此地。 直到窝阔台时期,才命汉族工匠筑起城墙,改名“哈拉和林”,正式确定其成为蒙古帝国的都城。 但此刻的窝鲁朵,却没有半分都城的气魄。 放眼望去,连一座像样的矮墙都没有,只有克烈人用泥土和石块堆砌的简单防御工事,在广袤的草原上显得格外简陋。 大虎等人率军接连降服了于都斤山东部的克烈部族之后,于五天前抵达了克烈部的汗庭窝鲁朵。 并且不费吹灰之力便将其占领。 此刻,窝鲁朵外的空地上,聚集着大量北疆军。 士兵们骑着高大战马,身披白底红边棉甲,手持长枪或弓箭。 近万铁骑凝聚的肃杀之气,更是让围观的一群漠北草原部落首领无不神色凝重,目光里满是震撼。 “这般精锐,足以横扫整个漠北了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