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二零三章 郑国之音(求票票)-《秦时小说家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郑国摇摇头,忙又是一礼落下。
    看向陛下,看向郡侯,将先前的话语一一解释着。
    人心和人性是复杂的。
    大周岁月,诸侯尽皆臣服于天子,如若心思如初,当无数百年来的烽火厮杀乱象。
    同理。
    如今的诸夏也是一样,落在江南身上也是一样。
    短短十年,江南就有这样的变化,再有三五十年,真的要有不逊色中原的潜力和实力了。
    那样的地方,最容易滋生一些异心人的心思。
    更别说,关中距离江南很远。
    郡侯为江南诸郡奠就根基,只要诸郡之地将来不为大改,那么,可以预见的好处。
    “未来的江南诸郡,生出一二异心之人?”
    “大田令所思长远。”
    “那……依你之见,江南的事情要如何解决?”
    把玩手中的千里镜,嬴政身躯一侧,看向身旁临近的大田令郑国,于李斯等人也扫了一眼。
    郑国。
    这些年来,愈发苍老了。
    修成郑国渠后,郑国便为大田令,这些年过去,他还是大田令,整顿天下诸郡之地的水利之事。
    大梁城附近的鸿沟水渠,已经修复了。
    郑国渠近年来又开拓了一些。
    燕赵之地也有行走。
    淮水之地,也有亲自,江南之地,也有派出得力之人前往,在各郡之地梳理水利,便利田亩。
    ……
    一桩桩,一件件,自己都是知道的。
    寻常之时,除非自己询问,否则,他鲜少说到除水利沟渠之外的事情,今儿倒是难得。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陛下,老臣以为待武真郡侯二十年期满之后,总督府当废置。”
    “江南诸郡总管督辖一职,也当废置。”
    郑国沉吟,数息之后,头颅更为低垂。
    “哦?”
    “废置总督一职?”
    “如此,就可解决江南之事了?”
    嬴政不由一笑,话语间,身躯再动,在城楼走动,前往另外一处方位,一观远处模样。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周清不语,任由郑国继续说道着。
    “陛下!”
    “老臣……老臣于军国大事谋略多有不足,江南之事,老臣所思不多。”
    “除了废置总督府外。”
    “还要将江南诸郡的一些紧要官人任期缩短,任期一到,调往它处,不至于江南一地长时间停留。”
    “帝国行郡县,虽也有任期,多有不定。”
    “老臣以为,需要大体定下,可以上下浮动,却不可使之太长。”
    郑国低首跟随。
    十多个呼吸之后,整理思绪,再次沉声语落。
    “还有别的吗?”
    嬴政持千里镜,再次观城外远方之地,如今时辰,那里的田亩上,劳作之人不少。
    架在沟渠上的水车之物,也在不断地旋转着,将源源不断的水流引入田亩,灌溉谷物。
    “陛下!”
    “老臣,老臣暂无它言。”
    “武真郡侯,郑国……并无它意,只为江南长远所想所思,欠妥之处,还望勿怪!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郑国再次沉吟一二十个呼吸,欲有所言,觉周围动静,观陛下轻便之态,心中一顿。
    将后续之言停下。
    “李斯,你觉郑国所言如何?”
    嬴政拍了拍手中的千里镜,语落,将其递给郡侯身边的少年人。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“陛下,臣以为大田令所思的确长远。”
    “一些策略,思来可以细细琢磨。”
    “不过,大田令所言的江南诸郡一位位官员任期制式定下,此事倒是可为。”
    “不只是江南,帝国其余郡县,也可为之。”
    郑国说的事情还真不少,从始皇帝陛下的语气中也难窥陛下深意,李斯低首蹙眉。
    诸人都在这里相陪陛下观江南盛况,郑国好端端的说那些做什么。
    就算说的有理,也不该这个时候说。
    也不该当着武真郡侯的面说。
    尤其,自己还在这里。
    帝国之内,自己才是相邦,才是领国政机要的人,郑国一个大田令以前不说那些,现在说?
    “这些年来,大田令于军国大事,还是第一次这般的主动谋之。”
    “这是一件好事。”
    “至于江南之事,朕如今刚入江南,诸事尚且不明,诸郡尚未一走,你等也是一样。”
    “……”
    轻抚颔下短须,嬴政没有在郑国所说的那些事上多言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