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回到83年的天涯岛。 王忆感觉自己真是归属于这个地方、这片时空了。 他这个夏天注定很忙碌。 学生们要进行升级考试,杨文蓉要准备参加高考,王新国更要参加电大的入学考试。 这些都要王忆上心。 其中王新国的入学考试在最前面,因为电大不是全国统一考试,所以各省市的考试时间并不是非常统一。 沪都比较早,五月考,江南省晚一个月,是六月十五号开考。 无独有偶,今年的高考时间稍微有所变动,从历年的7月7号到9号改到了7月15号到17号,等于说江南省电大入学考之后一个月是高考。 原因嘛—— 1983年中华大地遇上了高温天气,多地区平均气温环比往年要高4到5度! 这年头的学生们那是真苦,别说空调,这年代的老百姓都不知道空调是什么,只说风扇,这年头也没有几台! 所以出于爱护未来人才的想法,为了让考生们能正常发挥,今年高考特批延后。 翁洲市这些沿海城市还好,海洋是个大空调,调整了日夜温度,倒不是热的过分。 天涯岛上尤其凉快。 因为王忆从23年往这边捣鼓来了一批老式风扇。 家家户户分一台风扇,风一吹,晚上能睡个凉爽觉。 社员过来分了风扇纷纷笑:“从老辈开始用蒲扇,到了今天这蒲扇一下子退休了。” 不少人家高兴之下还真把蒲扇分给了孩子玩。 恰好前几天生产队里放电影,现在放港片,然后放了一部七十年代的电影《佛跳墙》。 这部电影应该是关于活佛济公最早的片子之一了,里面有济公摇晃破蒲扇游戏人间。 于是孩子们拿到蒲扇先撕吧碎了,然后开始摇头晃脑、摇摇晃晃。 等到晚上社员们出来乘凉了,这没法把风扇给搬出来,还得需要蒲扇—— 不光是扇风,更重要的是拍蚊子! 结果蒲扇白天给孩子玩了。 这样四个组都有人在问孩子:“白天给你的蒲扇呢?赶紧拿回来。” 然而现在去哪里找蒲扇?早被作妖给作没了。 然后岛上热闹了。 骂孩子的、打孩子的,一派鸡飞狗跳! 王忆带着秋渭水看乐呵。 他就喜欢看这些热闹场景。 王新国拿着课本来找他:“王老师、王老师,能不能帮个忙呀?” 王忆笑道:“怎么了?有问题不会了?” 王新国嘿嘿笑,说:“嗯,不过不光我不会,我有同学也不会,就是白天的时候你有没有空?我们同学想请你去给我们作个考前辅导。” 他本来一直在门市部上班,顺便学习。 但随着电大招考时间临近,王忆给他放了假,让他专门复习功课。 这时候各公社都有有志于上大学深造的青年在朝着电大使劲,县里也乐见于更多青年成为有文化、有学历、有见识的人才,便牵头各公社组织了一些学习班。 王新国便去了学习班,已经去一个半月了。 王忆合计了一下最近没什么事,便答应下来:“好,不过你们课程挺繁杂的,我觉得我临时去给你们讲解点难点没问题,要给你们进行全面辅导怕是够呛。” 高考是全国统招,现在电大是各省统招,电大全称是广播电视大学,也有文科理科之分。 其中王新国要考的是文科经管方向。 这是王忆给他的建议。@精华\/书阁*首发更新~~ 恰好是今年年初教育部做出了电大招收首批经济类学员的决定,1983年的电大经管学员是国内头一批。 在考试科目方面,电大跟大学不一样,要考的是政治、。(本章未完!) 544.我有一个完整的家(终) 语文、数学、史地——历史、地理合为一张试卷。 王忆更擅长理科,不过他也研究过文科考试,应付起来反而更得心应手: 文科是按要点评分,答得再多不在点子上也是于事无补,但如果答在了点子上,哪怕不那么全面,也能得一些分数。 这跟理科不一样。 理科要看答桉,答桉错了那就全错! 王新国这次来找他,就是想让他给统筹梳理一下文科的知识点。 _o_m 王忆给他和杨文蓉都这么操作过,两人复习阶段是他主持的。 这方面对王忆来说没有什么难度,他便答应下来,次日便跟王新国去了公社的一所仓库。 学子们的条件很差。 仓库为了防偷盗,窗户都修的很小。 这样通风效果很差,恰逢今年夏天又是个高温夏日,好家伙,王忆往仓库里一进—— 甚至都感觉里面有些水雾萦绕。 不知道的还以为这里面是个澡堂子,或者以为学生们不是在复习功课是在修仙! 在这里复习功课的都是文科考生,理科考生另有仓库。 因为现在教师少,能指导高中生或者说准大学生的教师尤其少,公社完全帮不上忙。 所以公社能做的就是提供个场所,让考生们凑在一起通过讨论互相学习。 王忆进去之后就跟蒸上桑拿了一样,这种天在仓库里学习真是遭罪。 福海地区海风好,可是湿度大,这种环境下就是如果在外面阴凉处吹风那还不太难受,一旦进入密闭环境那可要命了。 考生们却不在意。 仓库里歪歪扭扭的摆放着桌椅,有的桌椅对头凑在一起,里面的考生正在讨论问题。 这里没有讲台,只有个临时黑板,上面贴了一张张红纸,写着: 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! ! 三个感叹号一个比一个大,堪称力透纸背,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狠劲。 看到王忆进来,里面的考生们不约而同的站起来鼓掌。 他们满脸激动,他们眼睛里有光。 王忆看着他们。 看着他们身上的的确良衬衣,被汗水湿透已经有些半透明的的确良衬衣。 有种发自心底的感动。 路上王新国给他介绍过,这些人备战电大是很辛苦的。 他们都是没有了正常高考机会的人,大部分在三十岁左右,许多人都已成家。 于是,他们每天既要管孩子、还得干活上工,然后要来学习。 也就是最近天热加上临近了考试,所以他们才能白天来学习。 否则他们白天要上班要干活,需要早上早早起床急急赶到学习班来听课、来学习,上午、下午来不来,晚上随便扒拉两口饭再回来。 考生们的时间安排一般是早上趁着脑子清醒来背诵,晚上来了则做题。 王新国说,他们这里到了晚上,经常是有人在做题然后听见有人在打呼噜。 太累了!太困了! 承受着他们满怀期待的掌声和注目礼,王忆感觉屋子里的湿热也不是那么难受了。 他拿出自己给王新国做的备课本说道:“各位同志、各位同学,时间紧急,咱们不说客套话。” “我这次来是受到王新国同学的邀请,竭尽所能带领大家伙串一下知识点,争取能在今年的考场上取得佳绩!” 更热烈的掌声响起来。 王忆点点头,掏出自带的粉笔开始在黑板上龙飞凤舞。 没人说话,考生们都在奋笔疾书。 海风吹不进这座半封闭的老房子,如今还没有多少汽车。 于是仓库里很安静。 安静到王忆能听见钢笔尖在粗糙的草稿纸上扫过。(本章未完!) 544.我有一个完整的家(终) 时候的沙沙声。 每个人都是卯足了劲的学! 他们和王新国一样,心里有大学梦,可他们没有机会参加高考进入大专或者本科的大学,这样电大成了他们唯一的路。 现在电大在社会上名声还很好,这是邓公提议并经过世界教科文组织认可的一种办学模式,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很流行。 为了能给国家提供人才,它的入学考试难度要逊于普通高考。 可是,参加电大考试的学生们,能力和文化水平也要差于高中生们。 看看年纪就知道了,王新国在这里是正经的小辈,里面不管男女基本上都是三十往上走,都是孩子的爹娘了。 也是这个年纪原因,才导致他们能安然坐在这样一座房子里学习: 他们已经吃过没有文化、没有地位的苦头,愿意为了自己和孩子的未来拼搏一把。 再一个他们也都是当了爹娘的人,所以在这个的确良衬衣湿透的环境中能坦然相对。 要知道的确良一旦湿透就成了半透明的,男同志黑漆漆的胸毛、女同志里面的汗衫都能看个通透。 一整个白天,王忆拼命的喝水。 不喝水不行。 出汗太多了。 他这一天得喝下去五六升的水,但并没有怎么去上茅房,因为水都通过汗腺排出了。 傍晚来临。 天气凉快一些,王忆得回去休息了。 而考生们的奋战才刚刚开始。 公社确实尽全力帮他们了,选择这仓库给他们当教室还是因为仓库乃是公家重地,里面通电有电灯。 大家都领情,他们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,学习情绪很高,一心希望能考进电大,圆那心仪已久的大学梦。 因此在这个迎考的最后阶段,有些人索性不回家了,直接把铺盖卷带过来了。 正好天气炎热,一张凉席配一个枕头便能睡上一觉。 王忆看着有些考生的凉席都破烂了,只是用粗布缝补,这样的席子睡起来不舒服不说,还不能隔绝地上的水汽。 秉持着相逢即是缘分的理念,再者他也想跟这些未来的电大学子们搞好关系,所以他便跟王新国说了一声,给他的同学们一人送一张凉席。 然而考生们并不想要礼物,或者说他们最想要的不是物质上的赠予,他们需要知识! 王忆踏着夕阳光辉走在公社小路上的时候,有人忍不住喊道:“王老师,谢谢您的指导,请问您明天还会来吗?” 他们平日里学习主要靠仔细和讨论,再者公社的小学和初中偶尔也会有好心的老师来给他们提供帮助。 但这些远远满足不了他们的学习所需。 特别是王忆今天给他们梳理知识点,他直接列知识树,然后将知识点给串联起来,会在各知识点上标注侧重点、写下考试可能性。 这让他们耳目一新。 也让他们信服王忆,进而开始依赖王忆。 王忆笑了起来,回头说道:“明天给你们带汽水来喝,我们自己做的果粉泡的汽水,不光可以补充水分还能给你们补充流失的盐分。” 听到这话,考生们激动的挥拳大喊大叫。 王忆后面的日子便开始给考生们进行全方位辅导。 第二天他开始讲授作文课。 这是考生们集体的请求,因为他是县里有名的作家,考生们认为他可以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。 王忆不负众望。 他恰好前段日子刚弄了一本写作心得给驻海岛的战士们学习,这里面便有基本的说明文、记叙文、应用文、议论文等短文章写法。 讲解过写法后他在课堂上出作文题,要求考生们快速写作,然后他现场点评,讲解套路: 开篇用什么套话、中。(本章未完!) 544.我有一个完整的家(终)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