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听丫鬟小芳说,檀郎五更天后才回来的……怎么还起这么早,今日不是还有一天假吗。” 早上,欧阳戎一边揉眼一边喝粥之际,甄淑媛好奇问道。 罗裙美妇人没问欧阳戎昨夜去干嘛了。 “额,等下要送老师走,完事还要去下监察院,元宵……” 欧阳戎捂嘴打哈欠道。 甄淑媛又侧目问:“薇睐这根簪子是檀郎送的?” “嗯。” 顿了顿,欧阳戎抬了下眼皮:“婶娘也喜欢?” “是挺好看的,不过都是年轻人戴的,妾身戴啥……” 甄淑媛点了下头,可话还没说完,就发现眼前多出一根鸳鸯翡翠簪子。 在欧阳戎熟练摆了摆它,甄淑媛神色愣愣,伸手接下打量。 “送婶娘了,中午不用等侄儿回来吃饭。” 欧阳戎叼着一块馍饼,背手出门。 不过走到门口时,头戴冰白玉簪子的他突然停步问道: “对了婶娘,你好像说过,这根簪子是娘亲家族那边的,出嫁时送的……是不是那边南陇赵氏嫁出的女儿都会有一枚相似的啊?” “檀郎怎么对这个感兴趣。” 甄淑媛脸色奇怪,摇摇头回答: “不全是,出嫁时能得到南陇赵氏送簪子的赵氏女都是嫡出的,是少数,例如赵姐姐,大部分偏房的女儿是没法获得这待遇的。” 欧阳戎追问: “当初娘亲为我挑的那个童养媳,被接来咱家时,南陇赵氏有没有送这簪子?” “开玩笑,她怎么可能会有,本就是偏房不受待见的哑女,要不是赵姐姐善心,哪有机会来咱们家享福。 “不过赵姐姐好像说过,以后要把这根簪子给她,不过后来没这个机会,另外因为那事,南陇赵氏更不可能补根簪子给她了…… “欸都是些老黄历了,檀郎怎么今天翻起来了。” “好奇。”他垂目:“想多听听娘亲的事情。” 甄淑媛眼眶一酸,不等她怅然,欧阳戎已经大步出门,看不清表情。 “明白了,谢谢婶娘,这么看,娘亲这件遗物确实珍贵……” …… 浔阳渡码头。 上午巳初刻的阳光,将拍打岸堤的江水染的橙黄。 欧阳戎与谢令姜并肩站在江畔人群中,送谢旬、谢雪娥上船。 这是昨夜二人分别前,约定好的。 谢雪娥指挥下人搬运行李,谢旬正在与几位江州文人朋友依依惜别。 谢令姜转头看了眼欧阳戎脸色。 “大师兄昨晚没睡好觉?” “吃的太饱,有点撑。” “良翰。” 这时,谢旬告别其它故友,走上前来,他手拿着一份折子,一脸感叹: “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……这一首《青玉案·元夕》是良翰作的?没想到为师昨夜元宵宴上退席的早,竟然白白错过了。” 只见周围一齐送行的文人墨客们,皆向打哈欠的欧阳戎投去敬佩目光。 “大师兄昨晚告别后,还跑去浔阳王府做元宵词了?” 谢令姜一边接过阿父手中的折子,一边脸色好奇问。 欧阳戎不动声色的朝谢令姜道: “王府没去,是托大郎和公主殿下带回去的……这次王爷举办元宵宴会,我不表示一下,有点说不过去。” 他含糊解释了下。 不过谢令姜已经没空多问了,原本疑惑的眸光,已经被折子上的一首《青玉案·元夕》所吸引,再难挪开。 “良翰,为师本来还愁着,回洛阳给夫子、沈兄他们送什么礼物呢。” 在送行的一众有头有脸人物面前,谢旬容光焕发,指了指折子,抚掌笑说: “这不巧了,那就以良翰之礼代替为师之礼,哈哈,想必他们肯定喜欢。” 他的脸色十分满意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