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早晨的太阳刺破了本就稀疏起来的白雾,静静洒落在主石窟的工地上。 照亮了工地上一个个或生火煮饭、或仰脸出神的女官与甲士。 这副阳光普照的场景并不新奇。 因为浔阳石窟在双峰尖北岸,东林大佛本就是坐北朝南,这个位置采光最好。 但令人感到新奇的是: 大江上正悄悄探头的那一轮红日,它照射到浔阳石窟的第一束阳光,是落在东林大佛的黄金佛首与它旁边的崖壁上。 这代表,在日出的这一瞬间,双峰尖北岸的浔阳石窟几乎所有地方都处于黑暗时,是黄金佛首率先沐浴到阳光,并发出金灿灿的耀眼金芒,昭示着新的一日正式到来。 这一幕,落在场上大部分已经熬夜疲乏之人的眼里,宛若神迹。 隐隐带来一种天命感。 此刻,不只是前后打量太阳的欧阳戎发现这一点。 本来还在蹙眉细思的容真,同样发现了这一点,注意力瞬间转移到了黄金佛首上面。 宋嬷嬷、易千秋、妙真、老杨头等人也是如此,没有慢上多少,就发现这一幕,她们纷纷上前,来到了欧阳戎、容真所在的高台上,一起仰头打量黄金佛首。 工地上,各自忙碌的女官与甲士们也陆续察觉到这一点,放下手中活计,他们的诧异惊叹声此起彼伏,形成了压不住的声浪,比正在煮饭生火的声音还要大。 众人纷纷仰望清晨阳光下的金光异景。 一时间,本来有些松弛吵闹的主石窟工地,再度寂静起来。 欧阳戎瞧见,远处主石窟外面正在等待的劳工人群中,已经有信佛的青壮年劳工,开始跪地叩拜,双手合十,呼喊神迹。 这次大佛身首合体的仪式,尚未离去的东林寺副住持也过来了,身后跟随着大量的东林寺的沙弥弟子。 此刻看见这一幕,清心寡欲多年的白发副住持,一张皱褶老脸满是欣喜,带着一众弟子,直接就地盘坐,开始闭目诵经,虔诚歌颂起来。 僧人们的这一番举措,更是点燃了全场的热烈氛围。 欧阳戎突然发现,容真、宋嬷嬷、易千秋等人,朝他投去一道道古怪的目光。 有刮目相看,有佩服之情,也有复杂之色。 易千秋忍不住道:“这番佛现金光的景色,后面必然要成浔阳、乃至江南一景,真是一绝,本将倒是荣幸,见证到了首次。” 容真低声开口:“欧阳良翰,没想到你规划的大佛,还有这一层惊喜在,圣人一定喜欢。” 宋嬷嬷大喜,语气笃定: “圣人当然喜欢。欧阳学士辛苦了,老身算是明白当初圣人为何赐你修文馆学士,还命老身亲自恭请你接旨出山……这么大手笔,你不入馆谁入馆?” 欧阳戎:…… 李从善等人艳羡:“没错,下一步,欧阳学士估计是要进六部了。” 周围众人纷纷赞扬起来,看向欧阳戎的目光愈发不一样。 欧阳戎脸色有些难言。 很想诚恳说,这个清新脱俗的马屁,他也是蒙的。 人算哪能比得过天算,恰巧罢了。 或者说,除了订立了坐北朝南的采光位置外,他压根就不关注这类花里胡哨的祥瑞添头。 浔阳石窟设计之初,东林大佛的防潮抗震等事项,优先度最高,其它都是次等的。 就在这时,容真猛然转头,当众吩咐: “来人,找个画师过来,先将这一幕画下,记录在册,本宫会派人亲自送去京城,递到圣人案头。” 宋嬷嬷闻言,眼睛一亮,赞同:“没错,找个画师过来,得记录下来,供圣人一览。” 一旁,中年女官脸色犹豫:“画师倒有,却是业余,不及宫廷画师画的栩栩如生,拿不出手,恐怕会污了圣人法眼。” 易千秋这时打断: “让江州长史元怀民来画如何?听说此人画艺高超,定能胜任,让他记录下这副神赐景象,再献画陛下。” 容真沉吟片刻问: “他在浔阳城,来得及吗?” 易千秋争取道: “来得及,而且谁说一定要今日画,就算赶不及现在的金光景象,还能赶上明日的,只要大佛还在,这巧夺天工的一幕,会一直长存。” 也不等容真、宋嬷嬷等人开口。 一直闭口不言的欧阳戎,插了句话: “元长史确实可以胜任,江州境内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了,虽然犯过小错,但画艺是实打实的,不分屁股歪正,况且知人善用,是圣人一向的美德作风。” 容真这才勉力答应:“不是不行,此事可议。” 易千秋似是松了口气。 忍不住多看了一眼欧阳戎,脸色略带感激。 欧阳戎没有看她。 他也没有想到易千秋会如此出面,给元怀民争取献画机会,时刻替元怀民想着。 而作为好友的欧阳戎,刚刚其实都没想到这一茬。 也不知道元怀民知道易千秋苦心后,会作何感想…… 意外制造了一副绝景之事,算是一个不大不小的插曲,让在场众人喜气洋洋起来,这次可是实打实的功劳啊。 不过还有正事要办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