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百十八节 帝之下都23-《来自瓦歌世界的琥珀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幸好不是最糟糕的那一种。陆五用力的松了一口气。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年轻的秘书站在书柜前,目光停留在那副画上。在他身后不远,屋主正含笑看着他。

    房间里只有两个人,一主一客。整个房间布置的很简单,几乎没什么装饰。唯一值得就是边上的装饰柜上,排列着一件件物品。两边墙上挂着整齐了四张画。

    如果任健在这里,一眼就能认出这两个人。一个是他和陆五曾经多次打过交道的W市鉴赏协会的名誉会长,姓宋名权。靠着这位老人的帮助,他们出手了不少的瓷器。所以彼此熟悉(虽然说近期在来往少了),另外一位则是不久之前来拜访的那位不知来意的副主任。虽然说后者几乎没给他留下什么印象(这种不速之客太多了),但是人毕竟不是金鱼,哪怕不是特别重要的记忆,持续一段较长时间还是刻意的。

    “八大山人的画啊……”他轻声的叹息。

    “陈主任对古画也有研究?”身后的老人问道。

    “没研究,只是略微知道一点罢了。”年轻人转过头,谦虚的表示。八大山人,又名朱耷,原名朱统,八大山人,是他在康熙二十三年时所自称。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,宁献王朱权的九世孙。明清之际著名的画家。其绘画清新秀美,造型夸张,笔简意赅,放纵不羁,画风豪迈沉郁,构图其险,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很高的艺术造诣,把写意文人画,发挥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,深受人们喜爱。他的作品传世不少,但是依然堪称珍品。不过同时,在当代的古董市场里,他的作品却又是赝品最多的。

    “宋会长真的是收藏了好东西。”

    “呵呵,不值一提。”宋会长略微得意的说道。作为鉴赏协会的名誉会长,他不禁有很高的鉴赏能力,自己的收藏也很可观。

    “听说近代国画大师张大千,就曾在青年时制作过许多八大山人的赝作,几可乱真。”

    “确有此事。如果肉眼判断,哪怕是内行人也很容易失手。”宋会长矜持的回答道。“所以有时候也必须借助科学。这幅画,我也担心是伪作,所以特地去做了碳14鉴定。如此才确定这确实是真迹。”

    在自然界里,碳有三种同位素,12C、13C、14C,其中只有14C具有放射性特质,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渐渐消逝。所以,只要对比碳12C和碳14C的比例,就可以大致推断出其所在的年代。而古代书画作品,因为书写绘画的墨汁中包含着大量的碳分子,用14C鉴定法,来判断所属年代是最为科学的一种方法。

    这就是现代的鉴赏家比古代鉴赏家的优势之处了。

    其实宋权还是有点疑惑的,这么一个和他八竿子打不着的人为何上门拜访?此类人他接触过一些,所以知道虽然对方名义叫做“副主任”,实际上是某个高官的秘书。

    这年头,官员一些不方便自己亲自去干的事情交给身边的秘书、司机之类去做已经是常态了。他原本以为对方上门是让他去鉴定什么东西,或者求购古董。但事实上对方半天没有开腔——当然这种谈判中,很多人自持身份觉得不好轻易开口,这一次显然对方想要绕个大弯,要先扯淡半天,言语再三试探之后才能进入正题。当然对于这种场面,他早就驾轻就熟。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……宋会长果然是行家。”

    “古董鉴定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,”宋权隐隐感觉对方似乎有讥讽之意。“中国文化源远流长,古董的种类太多。而且随着历史朝代的更替,不同年代的古人喜好各不相同。最古的、商周春秋战国的青铜器、汉朝的玉器、隋唐宋的瓷器、宋明清的字画……这些都非常有历史特点。鉴定者不但要熟知历史,还要清楚地了解铜、玉、瓷、字画、钱币等等诸多的鉴定方法。此外,由于每个时代造假的人数不胜数,他还要熟悉各种造假手段。在下才疏学浅,不能慧眼辨别,不得不借助一些其他手段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