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43-《再世逆情颠覆你的认知》
第(2/3)页
在下葬的那天夜晚,天空突然飘起了鹅毛大雪,纷纷扬扬地洒落下来,整个世界仿佛都被这洁白的雪花所覆盖。凛冽的寒风呼啸着吹过,让人不禁打起寒颤来,气温骤降,寒冷异常。
老奶奶的坟碑是用混凝土浇筑而成的,由于还未完全干透变硬,所以必须赶在这个时候把碑文刻上去。第二天清晨,天刚蒙蒙亮,邹建民和邹建文两兄弟就早早起床,提着那老旧的火笼罐——一种专门用来烤火取暖的器具,匆匆忙忙地赶往老奶奶的坟墓。
到达墓地后,两人发现积雪已经厚厚地堆积在了坟前,一片银白。他们小心翼翼地踩着积雪,走到坟碑旁。尽管穿着厚厚的棉衣,但刺骨的寒意还是不断袭来。于是,他俩轮流蹲跪在地,开始在冰冷的雪地上艰难地刻字。
每刻好一个字,他们的双手就几乎快要被冻僵,手指变得麻木而不听使唤。没办法,只能赶紧将冻得通红的双手放在火笼罐上,感受那微弱却珍贵的温暖。稍作休息后,便换另一个人接着刻字。就这样,两人相互配合,交替工作,一点点地在碑上留下清晰的字迹。
经过漫长的两个多小时,终于完成了所有碑文的雕刻。接下来,他们又仔细地用油漆对刻好的字进行描写填充,以确保字迹能够长久保存且清晰可见。当最后一笔油漆涂完时,两人才如释重负般长舒一口气。
刻完字后,他们恭恭敬敬地点燃香火,插在老奶奶的坟前,默默祈祷着她能安息。做完这些,兄弟俩才踏着积雪,缓缓离开墓地返回家中。
此时,家中前来吊唁的客人们也已陆陆续续地离去。邹建文因为还要赶回单位上班,简单与家人告别后,便急匆匆地出门了。
生活总要继续向前,无论经历怎样的悲痛,日子终究会慢慢恢复到往日的平静。邹建民为了偿还债务,不得不前往鸡头山,给舅公麦粒家的付正德帮忙打造家具。
虽然心中仍充满着失去亲人的哀伤,但他知道自己必须坚强面对生活的压力。
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,要想顺利完成手头的工作可不是件容易事儿。因此,邹建民灵机一动,决定向余东京借其徒弟黄韦良来帮忙。就这样,开工的日子终于来临了。
这一天阳光明媚,邹建民带着东京的徒弟早早地来到工地,迅速进入状态。只见他先是仔细地测量好各种尺寸,接着精心绘制出详细的图纸。随后,他毫不犹豫地下料、劈料,动作娴熟而利落。
然而,由于当时条件所限,根本没有现代化的木工机器设备可用,所有的工序都只能依靠纯手工操作。
夜幕降临后,邹建民依然没有停下手中的活儿。他带着徒弟继续留在工地上加班加点地劈料、锯板,仿佛不知疲倦一般。
而此时,在大厅中间燃起了一大堆熊熊烈火,将整个空间照得亮堂堂的。际头山的邻居们闲来无事,纷纷聚拢过来,围着温暖的火堆一边烤火取暖,一边悠闲地闲聊着家长里短。
邹建民则专注地打磨着自己的斧头。他深知“磨刀不误砍柴工”这个道理,所以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极为认真。相比之下,徒弟黄韦良早在白天的时候就已经把斧头磨好了,这会儿正卖力地挑选那些较短的木材进行劈砍呢!
大厅里围观的人越来越多,大家都饶有兴致地看着师徒二人忙碌的身影。这时,付有才忍不住开起了玩笑:“哟呵,咱们的西山老师傅啊,您瞧瞧您这徒弟,都已经劈好几块木头啦,可您倒好,还在这儿慢悠悠地磨斧头呢!难道说您这位师傅还比不上自家徒弟不成?哈哈……”
面对付有才的调侃,邹建民倒是显得镇定自若。他微微一笑,从容不迫地回应道:“别急嘛,俗话说得好,‘磨刀不误砍柴工。别看他现在劈了几块木头,但只要我这边斧头磨好了,用不了一会儿功夫就能轻轻松松超过他。要不信呐,我就让他加快速度劈,咱们比比看谁更快,怎么样?哈哈……”说完,邹建民手上的动作愈发沉稳有力起来。
付正德满脸不屑地撇撇嘴,嘲讽道:“切!建民呐,就凭你这慢吞吞的速度,要是等会儿能追上他那可真就是个天大的奇迹喽!黄韦良,加油冲啊,千万别让他给追上啦……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