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沿河唯一路况较好的水泥路边,已经有了一个看上去像模像样的啤酒吧,只有寥寥十几个座位,吧台、酒柜、高脚凳、落地窗户,推开门会有铜铃响起,各处角落里还放了些怀旧老物件。 如果晚上来,暖黄的灯光,估计会在这老旧小区的外延营造出一种奇特的氛围感,比闹市街道的酒吧更有氛围感。 虽然看上去格调很高,但面积极小,只有不到四十平,所以没花多少钱,它的最大作用是让后面四百平的精酿基地,看上去不是一个纯粹的“工厂”。 再次强调,精酿是作坊级食品加工,餐饮执照就能搞,在08年属于新事物,当前管理办法上和“酒酿圆子”、“酸梅汤”没太大区别但凡事都有一个度。 三十几台精酿设备,视觉上已经完全是工厂级别了,搞点门面能让事情合理化一些。 咱是前店后厂,创新商业模式! 对了,这间精酿吧的名字叫“迷雾酒馆”。 当时吴越问翟达起什么名字,翟达说反正就是个样子货,让他自己随便想一个得了。 后来确定后翟达问为什么,吴越说想名字当天刚好有雾,觉得挺有种寂寥孤独的逼格,适合小酌一杯。 后来他才知道,那不是雾,是刚通供暖引起的霾。 “迷雾酒馆”侧面是车库入口似的卷闸门,里面面积很大,但没有任何装修,只是干净平整,大门敞开,翟达直接走了进去。 一台三罐式精酿设备孤零零的放在空旷的场地中间,许学军、宋武已经研究了一个上午。 两人一个懂设备、一个懂酿酒,互相配合,很快就搞明白了各个部件的作用。 “糖化罐、加热罐、发酵罐前两个都几个时就能搞完,发酵罐则要7天,要我说,1:10都行啊,三种罐子各一个很没效率” 宋武解释道:“小酒馆没那么大需求,精酿最佳风味保质日期也就7-10天,一般店里按照1:3配,不过越哥说原型机主要研究用的,没必要买一模一样的发酵桶。” 许学军点点头,对翟达道:“东西我差不多弄明白了,排除掉和酿酒有关的技巧需要,其实没什么秘密,原型机我也不会弄坏,个别地方拆了看看,会给你安回去的。” 翟达对此没有意见:“专门买来给你折腾的,弄坏也没关系,研究明白就成。” “那不行30万呢,就这破不锈钢洋鬼子挣钱还是太容易了。” 翟达翻出电脑,说道:“这边你列个设备需求和材料需求,吴越会尽快安排采买,对了,需要精密仪器的全都交给我来负责,哈工大里什么都有,我在那边给你弄出来。” 这种作坊级工具,用CNC加工中心轻松拿捏。 许学军无所谓道:“也就是运来运去麻烦,不然我工坊里就能弄,明白你的意思了,大动作放在这里搞,买不到的小零件你来做对吧,手艺没落下吧?” “开玩笑,我超勇的。” 接下来就是翟达和许学军打头阵了,两人都是条理清晰的行家里手,很快初步的计划就定了下来,哪些是要采购的,哪些是要翟达做的,工序如何等。 整体尺寸和规格上,翟达和许学军不打算完全复刻,所以就自由了许多,只要整体设计合理就行。 站在一旁的宋武感觉有些怪怪的,这么简单就能制造精酿设备? 反正他一个文科生感觉挺离谱的。 哎自己当年也是脑抽,跑德国读文科,哪怕读个骨科也好啊! 似乎看出了宋武的难以置信,吴越轻笑道:“放心吧,许大爷和你达哥都是有水平的,尤其翟达,哪怕在哈工大” 想了想觉得哈工大毕竟藏龙卧虎,吴越补充道: “在所有新生里,也是最牛逼的!” 宋武眨了眨眼这范围是不是太小了 最后几人一直忙碌到晚上,核算下来一台设备的自身成本大概在3-5万左右,如果制造的足够多,还能低些。 这是原型设备的十分之一。 项目启动的是全方面的,除了设备很快人手也需要配齐,许学军这边需要几个壮劳力,有一定机械基础的那种,哪怕修车出身的也行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