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这个领域里面,如果你看到一个人七八十岁了还没退休,还在工作。 那大概率是个院士 岳主管对那老人道:“俞老,这位就是哈工大派来的技术支援。” 老人挑了挑眉毛:“嚯~这么年轻啊小伙子师傅叫什么名字啊?” 哈工大他熟人可多了。 翟达悄悄将手杖收回装备栏中,如实说道:“许学军。” 老人卡壳了许久,最后竖起大拇指: “厉害啊” 可能是为了增加说服力,大拇指还往前推了推。 老人还挺幽默。 这明显是啥也没想起来,岳主管赶紧岔开话题: “这位是俞红孺院士,是JF12风洞的总负责人,也是爆轰驱动风洞理论的创始人” 风洞的主要难关在于工程实现,当然不是说理论不重要,而是理论早在五十年前就提出了。 这位俞院士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人之一。 理论研究总是比工程验证要“早”许多,从这方面来说俞院士是非常幸运的。 三十岁时的理论研究,在其八十岁的时候终于有了实现的条件,这是一种属于科学家的浪漫。 俞院士身体还不错,或者说到了这个份上,大脑都不会允许身体出问题,当JF12项目启动后,可以说精神抖擞。 这位大佬倒不是来找翟达的,只是例行巡视一番。 得知翟达是大一新生和高考状元后,俞院士表达出了极大的兴趣,天然的有一种见证后辈崛起的感觉,想多唠两句。 “小翟,感觉如何啊,这台风洞?” 翟达诚恳道:“很震撼尤其是得知它是在五十年前被提出的。” 俞院士点点头,和蔼的笑道:“我当年也像你这么年轻嗯,其实也没你年轻,是老师让我研究这个才走上这条路的,可当时工程条件只能做出10米的。10米到250米,花了五十年。” 听到“老师”二字,翟达想起了万春蓉说的,好奇道:“冒昧问一句,您的老师难道是钱老?” 俞院士爽朗道:“那倒不是我的老师是郭先生,钱老提出了理论方向,我老师负责落实进展,而我负责手底下干活,哈哈哈~和你现在差不多,是小龚指导你吧?” 说实话翟达没反应过来郭先生是谁,但那个年代确实是群星荟萃,顶级天才扎堆的那种。 “对了,小龚他人呢?” 翟达:“龚师傅家里有事先走了。” 大佬看了看表,才四点。 没说话 一旁的岳主管赶紧解释了一句:“龚师傅手伤还没好,理论上他现在是休假中” 老龚今天身上的刀已经够多了再来他怕某人顶不住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