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刚重生的时候,一台破电视还费老大功夫来着。 “回来前我已经看了咱们东阳的一些公开公示文件,目前看来,确实有一块地方很合适。” 李康达:“哦?没想到小翟也做功课了,其实我也觉得有一个想法。” 翟达回过头来:“要不一起说?看看是不是想到一块儿了?” “孙马庄。” “孙马庄。” —————— 这个春节,对于翟达来说注定是忙碌的,年后更是有着工信部和散装省的双重团队抵达。 所以事急从权,在翟达的建议下,李康达县长直接一把方向盘,换了条路去往了孙马庄。 竟是要现场考察一番。 车子先是从城区穿过,但并未停留,一路朝着西边而去。 路过了县政府所在的建设路,路过了毛纺中学的校门口,最后甚至路过了于女士买的新房子所在小区。 翟达暗自点头,东阳其实不差的。 散装省的县城,只看GDP的纸面数据,比外面不少地级市还强一些,而且人口也是全省各县名列前茅。 而后车子再度越来越偏,周围变得明显工业风,这条路翟达曾经骑自行车走过。 去找一个爽约的女孩,却接回了一个形影不离的小尾巴。 最后,车子来到了孙马庄,这里距离城区其实只有15-20分钟路程,当然骑自行车得一个小时左右。 还要面对大卡车不断呼啸而过的精神折磨。 李县长目的明确,整个东阳都是大平原,唯一的山就是翟达外公长眠的公墓.而且在反方向,于是李县长直接刷脸,进了一家半死不活工厂里,带着翟达爬上了五楼天台。 冬季寒风有些刀人,不过这位县长心头是火热的,他带着翟达走到边缘,环视片刻后,指着前方广袤的区域道: “孙马庄原本是农村,不过随着城镇化外延,早在二十年前就没什么人种地了,那时土地规则没那么清晰,但当任的县长很有远见,专门规划了两片区域用于发展工业,其中一片在东边,也就是咱们的开发区。” “不过开发区的工业用地,基本已经有了所属,东阳大部分企业都在那边扎堆,电子厂、纺织厂、化工厂、冶炼厂反倒是孙马庄这片,因为当时招商开发力度不足一直没什么起色,两个地方只盘活了一个。” 李康达说起东阳县的种种,可以说如数家珍、条理清晰。 根据“地域回避规则”,李康达其实不是东阳人,他老家在徽省首府金陵,但参加工作后,在东阳也已经呆了十多年,是有感情的。 之前几次打交道,翟达就发现这位李冬冬的老子,谈不上雄才大略,或者说雄才大略的也不会在这当县长,但其实做事做人还是很落地的。 作为一个县长的“业务能力”,能清晰的说明白一块地的历史变迁和条件禀赋,已经很强了。 一些情况翟达之前看资料页知道,但他并未打断李康达的介绍。 李康达指了指近处的农田:“农业用地,尤其是村民集体所有地,改用是很麻烦的,而且只会越来越麻烦,但孙马庄好就好在,20年前就已经完成了土地收归国有,村民都安置在了城区里,这里实际上和城镇土地一样,都是县政府直管。” “你看到的这些农田,只不过是因为发展缓慢,附近老人自己占用的,种种菜之类的我们也懒得管,所以到时候批用没有任何问题,而且可以连成一片。” 翟达也来到天台边缘,看着李县长娓娓道来、“指点江山”。 “整个孙马庄都属于产业建设用地,面积为十五万七千亩,实际使用面积不到4万亩,如果清退一部分僵尸企业还能增加。” 县长又指了指远处的公路口:“省道贯穿孙马庄,往北走,10公里可入京沪G2,如果再看远一些,50公里即可辐射至沈海、长深、新扬高速,陆运网络发达,你若是拿地多,省道以外的道路归我们管,哪怕被包含在你的用地内部,养护也可以由县政府来做。” 更远处,是两条交汇的河流。 李康达继续道: “沂河就不说了,往西通骆马湖和京杭大运河,淮东河往南是洪泽湖,而后可转长三角水系,而这两条河都汇流入连市直达港口,最后入海,是南北淡水河运的交汇地,也能出海,而且我问过水利局的人,半导体用水量巨大,如果能沿河取水,能极大节省成本,以你的投资体量,自筹净水能力肯定比买工业用水划算。” “说实话,当年那位老县长的眼光真不错的,这块地方确实好,可惜发展没跟上规划,在过去几十年里,这里也曾有一些工厂建立,但坚持到现在的极少。” 翟达顺着李康达的指向,一处处地块扫过去,甚至能辨认出曾经小木头家所在的区域。 “至于电,我们会帮你申请‘单电缆直供’!国家电网那里我问过了,问题不大,配个变电站,连电压都可以按照工厂需求来输出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