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“学术封锁”。 这四个字,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冰冷与傲慢,通过各大官方渠道,精准地投放在每一个从业者的眼前。 釜底抽薪。 这一记重拳,没有砸向龙海大学的基建,没有攻击它的资金,而是精准无比地,轰在了它最核心、也最脆弱的软肋之上——人心。 希望之谷,临时会议室内。 巨大的环形会议桌旁,空气的流动都仿佛被冻结了。中央空调送出的冷风,无声地盘旋,却带不走那股令人窒息的压抑。 钱立群院士花白的头发下,是一张古井无波的脸。他看完了那份声明,屏幕的光映着他浑浊却锐利的眼眸,最终,他只是从鼻腔里发出一声轻哼,带着一丝老派学者的孤高与不屑。 旁边的李卫民总工,更是连眼皮都懒得抬一下,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,似乎在思考某个环保工程的技术难题,外界的风暴,与他无关。 他们是泰斗。 是早已站在金字塔尖,自己本身就是规则一部分的人。所谓的“封锁”,对他们而言,不过是几只蝼蚁在山脚下划定的一条可笑的界线。 然而,会议室里,并非人人都是泰斗。 更多的,是那些四十岁左右的中年学者,是那些三十出头、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。 此刻,他们的脸色,难看到了极点。 手机屏幕上那份措辞严厉的联合声明,每一个字,都像一根烧红的钢针,刺进他们的神经。 与国内四十五所顶尖高校彻底决裂。 这意味着什么? 意味着他们正在进行的研究项目,一旦带到龙海,后续的国家级经费申请渠道将被瞬间斩断。 意味着他们呕心沥血写出的论文,将被国内所有顶级期刊拒之门外,连送审的资格都没有。 意味着他们将无法参加国内任何一场高规格的学术会议,无法与同行交流,彻底沦为学术孤岛上的囚徒。 这不再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。 这是用自己的整个职业生涯,用自己前半生积累的所有学术声望和人脉资源,去赌一个虚无缥缈、前途未卜的“未来”。 赌注太大了。 大到足以压垮任何理想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