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席卷整个华夏学术圈的“叛逃”狂潮,并未因高校联盟的封锁而有丝毫减弱,反而愈演愈烈。 这股暗流涌动的风暴,在一位泰斗级人物公开投下的一枚深水炸弹中,被彻底推向了无以复加的顶峰。 华夏工程院,资深院士。 国内土木工程领域,一个活着的传奇,一座绕不开的丰碑。 陆建华。 这个名字,本身就代表着华夏现代桥梁与建筑工程的半部发展史。 这位早已半退休,只在几个国家级重大项目中挂职顾问的老人,通过他的私人渠道,做了一件让整个学术界大脑宕机的事情。 他亲自撰写了一封求职信。 这封信的目标地址,不是任何一家国字头的顶尖设计院,也不是燕京或清华的校长办公室,而是龙海大学那个对全世界开放的公开邮箱。 一封院士的求职信,就这样静静地躺在一个公共邮箱里,与成千上万封咨询邮件混在一起。 最先发现它的,是国内一家二流媒体的实习生,他本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,想从这个“网红大学”的公开信息里找点边角料,凑一篇稿子。 当他看到发件人“陆建华”这个名字时,第一反应是恶作剧。 可当他颤抖着手,通过内部渠道交叉验证了发件邮箱的注册信息后,他手里的咖啡杯直接掉在了地上。 这不是恶作剧。 是真的! 半小时后,一则引爆全网的独家新闻,从这家名不见经传的媒体发出,瞬间被各大平台疯狂转载,标题简单粗暴,却带着核爆般的冲击力——《国宝级院士陆建华,求职龙海大学!》。 信件的内容,随之被完整曝光。 没有高深莫测的术语,也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。 信中,陆老的言辞恳切得像一个刚刚毕业,渴望得到机会的年轻学子。 他坦言,自己是通过老友蒋毅教授的引荐,才得知了龙海大学的存在。 而真正让他下定决心的,是蒋毅口中那份“足以颠覆一个时代的跨学科研究资料”。 “……我已年逾古稀,科研生涯所剩无几。若能有幸加入龙海,见证一个新时代的开启,并在这最后的时光里,为国家的未来,再添一把微末的火,此生无憾。” 信的末尾,是陆老苍劲有力的亲笔签名。 一个为国家建设付出一生的国宝级院士,竟然用近乎“请求”的姿态,主动“求职”一所地图上都还找不到的大学!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