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一个月的时间,转瞬即逝。 首都,科技部顶楼。 国家尖端制造项目最终评审会,如期召开。 会议室内的空气,与其说是凝重,不如说是一种压抑的沉闷。 长条会议桌光滑的漆面,倒映着一盏盏惨白的顶灯,也倒映着一张张缺乏表情的脸。 燕京大学“追光者”项目组的负责人,钱卫国副校长,正站在台上。 他背脊挺得笔直,声音透过麦克风在偌大的会议室里回荡,带着一种精心排练过的意气风发。 “……经过我们团队整整三十个日夜,不眠不休的奋战,我们终于在‘双工件台’的同步精度问题上,取得了理论性的突破!” 他身后巨大的投影幕布上,一个鲜红的箭头,从“10nm”这个数字,艰难地指向了“9.9nm”。 钱卫国抬高了音量,每一个字都掷地有声。 “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!我们将误差,成功缩减到了0.1纳米!” 他顿住,环视全场,期待着掌声雷动。 掌声响起来了。 稀稀拉拉,礼貌而克制。 台下,评委席上的专家们神色各异,但没有人流露出真正的激动。 他们只是机械地鼓着掌,眼神却在不经意间交汇,传递着彼此都心知肚明的信息。 理论突破。 模仿的还是别人十几年前淘汰的技术路线。 在这种国家级的评审会上,拿出这种“进步”,甚至有些可笑。 但在当前国内一片空白的窘境下,有,总比没有好。 掌声很快停歇,空气再次陷入沉闷。 钱卫国脸上的笑容僵硬了一瞬,但他很快调整过来,昂首挺胸地走下台,坐回自己的位置。他瞥了一眼斜对角那个安静的年轻人,眼神深处藏着一丝毫不掩饰的轻蔑。 主持人拿起流程单,清了清嗓子,试图让气氛活络一些。 “感谢钱校长团队的精彩汇报。下面,有请龙河大学【羲和】项目组的负责人,何宇校长,上台进行项目汇报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