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每天,当课程结束,白发苍苍的数学系老教授准备收拾讲义离开时,她总会第一个冲上讲台。 “张教授!” 老教授被她那双亮得惊人的眼睛盯住,只觉得一阵头皮发麻。 “今天的傅里叶变换,我有一个问题!” 少女指着黑板上还未擦去的复杂公式,语气急切。 “您说,任何周期函数,都可以用一系列的正弦和余弦波来叠加表示……” “那么,巴赫的《G弦上的咏叹调》,它的旋律走向,它的和声织体,是否也能被完全解构为一组特定的傅里叶级数?” 老教授愣住了。 这是什么问题? 他教了一辈子数学,第一次有人问他如何用数学去解构音乐。 “还有!”少女根本不给他思考的时间,又抛出了一个更离谱的问题。 “经典的十二平均律,在数学上并非完美和谐,但它构成了现代音乐的基础。 而黄金分割率,1.618,在视觉上被公认为最美的比例。 那么,音符的和谐与黄金分割率之间,是否存在某种,我们尚未发现的,必然的数学联系?” 老教授张了张嘴,一个字都说不出来。 这些问题,已经超出了“考试”和“论文”的范畴。 这是一种,直抵学科本源的拷问! 另一边,航空航天学院的风洞实验室,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。 那个痴迷昆虫的少年。 他甚至算不上“闯”入,因为他直接走到了实验室主任,一位国家级流体力学专家的办公室门口,礼貌地敲了敲门。 他手里,郑重地捧着一个透明的、自带温控系统的生态箱。 箱子里,一只翅膀上带着奇异金属光泽的蝴蝶,正在安静地栖息着。 “教授,我需要借用您的风洞。” 少年的声音不大,却异常坚定。 实验室主任抬起头,看着这个一脸稚气的少年,以为自己听错了。 “你说什么?” “我希望,能借助贵实验室的低速风洞,来研究这只蝴蝶。” 少年将生态箱轻轻放在教授的办公桌上。 “我想研究它的翅膀,在不同方向、不同强度的气流扰动下,所产生的‘非定常流体力学’效应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