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阅览室的门在他身后无声地合拢,隔绝了外界的一切。 房间不大,甚至有些朴素。没有想象中科幻电影里那些令人眼花缭乱的全息投影,只有一张舒适的人体工学椅,和一个造型简洁的操作台。 操作台上,只有一块温润如玉的黑色晶体板。 他依言坐下,将手掌轻轻地按在了晶体板上。 冰凉的触感传来。 下一秒。 整个世界,在他的意识中轰然解构,然后以一种他从未想象过的宏伟方式,瞬间重组。 没有屏幕,没有界面。 海量的数据流,并非通过视觉,而是以一种更加底层、更加直接的方式,涌入他的大脑皮层。 【细胞衰老时钟基因(C-Clock-Gene)逆转录模型】 【端粒酶活性非线性可控性激活方案】 【基于量子纠缠的基因信息跨细胞壁无损通讯猜想】 【定向基因修复的“因果律”算法逻辑架构】 …… 一个个标题,在他的意识深处炸开。 他那引以为傲了一生的、建立在经典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之上的知识殿堂,在这片信息的洪流面前,连一块砖瓦都算不上。 起初,他还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目的。 他试图在那无穷无尽的知识星海中,精准地搜寻关于“放射性损伤”、“恶性突变”、“细胞凋亡”的关键词。 他找到了。 但找到的,却不是他想要的“药方”。 而是一整套从根源上彻底颠覆了他所有认知的,关于“生命”与“熵增”的全新理论体系。 在这个体系里,他身上的那种“恶性突变”,不过是整个宏伟生命蓝图之中,一个微不足道、甚至可以被提前预知的“逻辑错误”。 修复它,有成千上万种方法。 每一种,都简单得如同修改一行代码。 这种感觉,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荒谬感之中。 他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即将死去的病人。 他忘记了自己来这里的初衷。 他甚至忘记了“詹姆斯·沃森”这个名字所代表的一切荣耀与过去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