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。 同一个夜晚,有人在杀人放火,有人被吓得胆颤心惊,有人却在玩“钓鱼”游戏。 唐纳尔软禁了帮派里几位“叔伯”之后,以他们的名义招来了各家年轻一代。 这时候就看出爱尔兰帮原来家族割据的组织架构局限了。 几个家族在没了头之后基本变成了一盘散沙,几乎是任由唐纳尔拿捏。 在罗根和理查的建议下,唐纳尔将合作的希望真正放在年轻一代上——他们都是恋权的老家伙不退,就完全没法掌权的唐纳尔同龄人。 不同于老家伙们对于唐纳尔的蓝图嗤之以鼻,年轻一代深深着迷于唐纳尔对帮派组织现代化转型的想法。 这种精密运转、目标远大的组织一听就比老式帮派有前途多了。 反正他们也没机会掌权,还不如跟着唐纳尔混了。 当然,也有不同意的甚至当场想要暴起反抗的。 没事,麻溜地扔去跟老家伙们关一起,然后换他们家族下一个年轻人来就是了。 只要有一个家族代表,就不算被新爱尔兰帮排斥在外,唐纳尔就比较容易收买人心。 然后,会议在充满希望的氛围中圆满举行,各家族代表高度认同唐纳尔作为新爱尔兰帮的领导核心,承诺将共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谐局面,团结在唐纳尔身边开创新未来。 而罗根,眉飞色舞地见证芝加哥地下世界的“历史性时刻”,并信誓旦旦以后一定要拍一部黑帮电影,完完整整展示这个“伟大起点”! 唐纳尔对此想法抱有很高期待,全程展现出了极佳的精神面貌,连罗根教他的几位拗口的“现代话术”居然一字不错地复述了。 罗根一边暗笑不已,一边灵感如泉涌地发帖,啊不,撰写明天的社(喷)论(人)。 【……这不是天灾,是人祸,是黑帮为了攫取不义之财引发的灾难!】 【那燃烧的是区区几个酒厂吗?不!我仿佛听见了城市地下无数私酒作坊里酒精的暗流在危险地涌动——当你看见屋子里出现了一只美洲大蠊,就说明背后有一千只隐藏起来的美洲大蠊!】 【大火照见的,是整个芝加哥已然沦为犯罪大蠊的巨型温床!在这座城市的肌理之下,到处都有虫巢在暗处蠕动,它们正将我们的城市拖向1871年芝加哥大火的深渊!】 【我们的州政府为何视而不见?这一定是体制的问题,我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:这是整个治理结构的瘫痪,是公权机构的腐~败无能!】 【整个芝加哥,究竟还潜藏着多少这样的定时炸弹?】 【市民们,必须立即行动!动用全部力量,彻底清查全市每一寸可疑的角落,掘地三尺也要揪出所有美洲大蠊的虫巢!】 【必须让威胁市民生命安全的黑帮分子、每个包庇纵容的蛀虫,都暴露于法律正义的烈焰之下……】 全文一气呵成,学习公知喷人真是爽啊! 而中途溜过来看到的理查:“……” 如果没估算错误的话,意大利佬几个稍大点的私酿酒厂都烧得差不多了吧。 而整个芝加哥,除了意大利佬的酒厂还算成气候,其他的顶多算自酿自饮的家庭作坊,哪来“一千隐藏起来的美洲大蠊”? 你这不是满嘴跑火车,公然搬弄是非么! 还有,你将矛头直指黑帮分子,别忘了你小子刚刚还替黑帮脱胎换骨出谋划策,也是半个黑帮人了。 “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!”罗根果断否认三连。 他就一平平无奇,干一行爱一行的报社老板而已,跟奥康纳家族有联系是因为血缘关系,奥康纳家背后的黑帮跟他有什么关系呢! 愈发想要将罗根和理查拉入帮辅佐他的唐纳尔:…… …… 酒厂大火在下半夜就得到了控制,没有蔓延开来。 毕竟,在1871年的大火之后,重建的芝加哥吸取了不少教训,在消防设施上也大力投入,加之昨晚无风,引发市民恐慌的烧光全城没有重演。 但火势得到控制,惶惶的人心没那么容易控制。 尤其在第二天,大大小小的报纸上无不报道昨晚的大火:头版照片上焦黑狼藉的废墟,混乱催生的各种零元购现场,数不到头的伤亡名单…… 然后是《太阳报》号外出来了! 《太阳报》的头版全是照片。 第一张是全景构图,近景是沸腾的火海和扭曲倒塌的厂房骨架,而背景深处,则是城市那些灯火阑珊、在热浪中微微摇曳的高楼剪影,让人重现了昨晚对于大火燃城的惊吓。 相比于其他报纸只能拍到大火熄灭后的废墟,《太阳报》的照片“热”到让人嘀咕这火是不是报社派人放的。 但不管怎么说,所谓有图有真相,这就让后面的社论变得极有信服力。 “酒厂”、“黑帮”、“无能的州政府”……每一个被大火吓得不轻的人,都在罗根的笔锋下找到了控诉的靶子。 “屋千蟑”,这个说法带着某种诡谲误导,但又极好理解,瞬间就烙进了芝加哥人的脑海,点燃了整座城市积压的恐慌与怒火。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