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3/3)页 “具体内容,根据场地特点,我们搞不了大节目,比如大合唱、群舞这类多人集体项目,那么就要小而精,百花齐放。 有喜欢听唱歌的,安排独唱、小合唱;喜欢看跳舞的,安排独舞、双人舞;语言类的,安排相声、小品;曲艺类的,可以有魔术、杂技、戏曲……” “您稍等一下,小品是什么?”黄艺鹤疑惑。 “就是几个人演一段20分钟以内的小戏剧,主题可以积极向上,也可以针砭时弊,但形式一定要以逗乐为主。” 现在国内没有“小品”的概念,正是春晚孕育了这种节目形式。 “人员配置方面,要找各领域最受欢迎的演员。 唱歌的就找李谷一,说相声的就找马季,拍电影的就找李连结,唱戏的就找袁世海,诸如此类。 主持人暂定4-6人,有正主持,负责走流程、把握基调,有副主持,负责串场,别让节目与节目之间出现空白……” 陈奇一口气巴拉巴拉说了好多。 大家都听傻眼,黄艺鹤也听傻眼,他接到这个任务自是绞尽脑汁的思考,如何能别开生面,确实有了一些灵感,某些想法不谋而合。 但这些东西仿佛早就在陈奇的脑子里,并且更完善周到。 “组织安排我任务,我尽力而为,但我也实话实说,我确实没什么时间,香港那边还一堆事情,过几天就得走。” 而陈奇说完,又道:“我们先把大框确定,细节过后再研究,这边还得黄导演多多费心。” “……” 现场沉默了片刻,朱牧之忽然开口,打趣道:“看来大家不适应这种速度嘛,小陈做事很有效率,我们也不要拖后腿,今天务必把框架定下来,各抒己见,认为哪里不太妥当,我们一起商议。” 刹时间热闹起来,你一言我一语。 由于没有具体节目,针对的事情也不多,主要集中在“娱乐性”上,大家都认为不要太严肃,但这个尺度要把握好。 总的来说,这次还真没有拖后腿,基本同意了陈奇提出的想法。 从文化部出来,陈奇找到黄艺鹤,道:“黄导演,不如这样,你我各出一份节目单,我们对一对,然后马上开始筹备。框架好弄,流程好弄,节目才是核心。” “也好,什么时候讨论?” “明天吧!” “明天???” 黄艺鹤吓一跳,陈奇的加速工作状态,让大家都不习惯。 “我过几天就走了,真没时间!” “那好吧,明天我们碰一碰。” 他只得答应。 (晚上还有……) 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