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2/3)页 听到游山玩水,邹平好奇问:“李老师,你现在在哪?” 李恒说:“在三峡。” 邹平心思一动,装着胆子问:“是不是又有新的写作灵感了?” 不错嘛,是吃这碗饭的料,没想到还挺敏感,李恒没隐瞒:“这两月一直在创作,已经写了有几万字。” 竟然是真的! 原本抱着试探一下的邹平内心大喜,平复心情问:“是哪方面的题材?” 李恒说:“散文。” “什么?散、散文?”邹平有点惊愕。 不,是十分惊愕! 才多大啊? 才满18岁不久吧? 怎么题材跳跃到散文去了? 邹平脑子僵住,一时有点不解,但不好公开质疑,只是焦急问:“你要在三峡呆多久?” 李恒沉吟片刻,说:“得看天气情况吧,应该是一到两天。” 闻言,邹平有些失望,继续追问:“那下一站去哪?定了吗?” 李恒说:“洞庭湖。” 邹平立马做出一个决定,“那我去洞庭湖等你。” 李恒差不多知晓对方是什么意思,估计是急着检验新文质量,没拒绝:“可以,我们大概要三天后才能到。” 敲定了双方见面的细节后,邹平开始报喜:“李老师,恭喜你!《活着》单行本突破100万册了,截止昨天为止,累积销量达1067203本。” 106万册么? 这个数据忒生猛,完全出乎意料。 李恒听得很是高兴,嘴巴都快咧到后脑勺去了。 心里计算一下,每本书定价3元,按5%的版税,106万多册,自己可以得16万元。 16万! 妥妥一笔巨款啊! 李恒脑袋有点晕晕的,感觉比后世几千万存款带来的刺激感更大。 “李老师,还在吗?”见电话那头许久没声,邹平如是小心问。 “在的。”李恒回答。 邹平征求他意见:“这汇票是直接这次见面给你,还是等你大学到沪市再给你?” 还蛮关注的嘛,连自己将要去哪读大学都知晓。 为了安全考虑,李恒权衡利弊说:“不急,等我到沪市再给我。” “行。” 由于电话费太贵,后续简单聊几句就挂了。 只是电话才挂,主编办公室就串过来一个身影。 廖主编问:“刚才是作家十二月电话?” 邹平回答是。 廖主编关心问:“他消失这么久,人到哪了?” 面对领导,邹平没有耍滑头,把刚才的事一五一十讲了一遍。 比如李恒出游大半个中国。 比如他在写新书。 耐心听完,廖主编皱眉:“没听错?真在写散文?” 见主编跟自己一样怀疑,邹平心里莫名好受了很多:“我反复确认过。” 廖主编沉默了,过了好会才说:“去买两张票,算了,这事你别管了,我来接手。” “啊?”邹平一脸懵逼。 他未来的金牌编辑梦就打定主意抱这根大粗腿的,怎么好好的就不用自己管了呢? 登时,他心里特别难受,但又不敢表露出来。 廖主编察觉到了他的异样,伸手拍拍他肩膀说:“功劳仍算你头上,后面依旧由你负责对接十二月。 至于这回,特事特办,我有点事要见见他。” 听到这话,邹平顿时阴转多晴,喜笑颜开。 看他这副模样,廖主编跟着笑了,再次改主意,“你还是跟我一块去吧,别免得你寝室难安。” 邹平挠挠头,装一个劲傻笑。 回到办公室,廖主编把门关上,随后抓起桌上的座机电话,拨打了一个号码。 等了半分钟左右,电话通了,“昭仪,是我。” “廖叔,这么早,找我有事?”黄昭仪还没起床,甚至眼睛都没睁开。 “我有作家十二月的消息了。”廖主编开口。 黄昭仪瞬间睁开眼睛,“廖叔,你忙不忙?我们见面谈。” “可以。”双方约定在一家咖啡厅见面,就结束了通话。 一个小时后,廖主编出现在附近的一家咖啡厅,在门口张望一番,就朝右侧角落的雅座而去。 “昭仪,你比我想像地来的早。”廖主编一落座,就主动找话。 “廖叔,让你见笑了,我也是才起床。” 点两杯咖啡,黄昭仪沉吟良久问:“他真名叫什么?” 廖主编来之前就对各种问题有过猜测,“李恒。” 黄昭仪琢磨一番这个名字,再次问:“他人在哪?” “如今在三峡,三天后会在洞庭湖。”廖主编把知道的情况说了说。 黄昭仪思虑好会问:“我去贸然见他,会不会惹他不快?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