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十章 底牌(五)-《银行那些事》
第(2/3)页
滕德明的夸赞里明显带有鄙视的意味。
“啊?!会是这样吗?这到底是要秘书还是要佣人啊!”
张茂林大张着嘴,半信半疑地看着滕德明。
“你不相信吧?这也难怪,因为你根本不了解谭行长深层次需求,所以就无法从恰当的角度去理解他的心思。我不知道南方人是不是都带有这种‘含蓄’的秉性,反正谭行长本人就是这样。他平素里与我们这些班子成员以及下属们交流业务,从来不把自己的真正意图完全、主动表达出来,倒是经常让对方去猜想、去琢磨、去判断。你说说,这是不是很折磨人?!
别的不讲,就说他前些日子给你们淞阳分行下达的信贷检查任务这件事。事前,我的确不清楚他究竟对你们提了什么特殊指令以及具体要求,才导致淞阳市行如此‘掘地三尺刨祖坟’般地兴师动众,大有文革遗风态势!我告诉你,即便是你们的这种‘效忠’式的伏地落实,也不一定能准确打在谭行长的‘点子’上。依我分析,你们在具体落实上十有八九是背离了谭行长的初衷!”
“但——是,当初谭行长在这件事上的态度确实是很明确、很严格、很严肃啊!”
张茂林有些急了!立刻按捺不住内心的冲动,他觉得在滕德明这种明显带有侮辱性的告诫面前,自己有必要把谭义武当初的观点和盘托出。
“茂林兄,你听我把话说完行不?!”
滕德明再一次比较粗鲁地制止了张茂林的插话,并且把双手平举过肩,似乎在告诫对方此刻必须聆听自己的表述:
“眼下有一个比较热的‘词’,叫‘动态思维’。我对此的理解就是:必须用发展的理念看问题。时间在变、事态在变、人心在变,但是不变的只有‘利益’两个字。领导的心思同样如此甚至比一般的人更具变化性。和普通人相比较而言,领导者的生存空间要大很多、‘触角’也繁杂很多。当然,我所讲的‘触角’是指那些同领导者自身休戚相关的内外因素。这些未知的因素始终是在不断的变化、更新中,哪怕是有一点点变动,都会改变领导者的决策心态或者是考虑问题的角度。今天,我可以负责地告诉你:上周,省行人事处接到总行的新文件,明确近期将要调整省级分行异地交流的‘一把手’的任职,就职满五年的必须归位到原来的派出机构重新进行职务聘任。按照这个硬性要求,老谭目前已经是超期服役了!你仔细想想,他会在这个‘节骨眼’上自找麻烦吗?至于你所讲的关于他的所谓指示?哎呦,此一时彼一时嘛,呵呵,这些信息你自己慢慢品味吧!……”
“哦,既然这样,我们就先把前期形成的阶段性的情况总结上报省行,看看谭行长的态度如何。”
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