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看着傅友德神情。 原本都叫嚣着杀尽的众将领全部都闭嘴了。 “自从昔日五胡乱华之后,中原的汉家血统已经并非那般纯真了,南边的还好点,但是北边则是诸族混杂,完全被我汉家给同化了。” “哪怕是在军中,在大宁军中,也有蒙古籍的兵卒。” “如若真的对待元人是见之就杀,这可不利于大明统御。” “同化,才是根本。” “对了。” “在未来朱元璋驾崩后,朱允炆那傻缺继位,朱老四也就开始了靖难了,那时候,在朱棣麾下最强的还是朵颜三卫,这可是大宁的军制。” “正是击溃了辽东后,将那些投降的元军整编而成,战力尤为强大。”朱应暗暗思索着。 自然是明白为何傅友德不直接同意众将直接屠戮的提议。 显然。 应天方面肯定是交代了如何对待北元俘虏,对待北元蒙古人的处置举措了。 皇权至上。 傅友德又怎敢违背。 “朱将军。” “你有何看法?” 傅友德将目光看向了朱应。 “回傅将军。” “针对金城治理之事,末将并无多少可言。” “但对于城中元人处置,末将的确有一提议。”朱应站起来道。 “说来听听。”傅友德笑着问道。 “辽东之地被北元占据多年,吾汉家子民饱受北元奴役。” “其中有为恶之元人,但同样也有为善之元人。” “末将提议,让城中百姓检举那些为恶之元人,检举之后,直接拿下,抄家灭族,在全城百姓面前处以极刑。” “至于那些良善元人,当遵循国法,以子民之礼待之,让其归心大明,他日更可为吾大明效力。” “此也乃吾大明同化之国策。”朱应提议道。 听到这。 傅友德眼前一亮,当即点头:“好,不错。” “朱将军言之有理。” “就按朱将军所说的来办。” 看着傅友德同意朱应所提,那些淮西将领则是不满的看着,但也没有多说什么。 “不过。” “治理之事需文臣官吏前来,军队只需负责攻伐平定,处置那些为恶元人后,理当让文官来接管治理,施展大明国策诸事。”朱应说道。 “此事。” “朝廷自是想到了。” “而且还是太子亲自拟定人选前来辽东治理。”傅友德说道。 “傅将军。” “如今金城已定。” “我骑兵营也已经休整完毕,不知可否继续进军?”朱应出声询问道。 “此番攻破金城朱将军劳苦功高,麾下兵士也都伤亡不小,还是再多休整几日吧。” “不错。” “朱将军还是好好休整吧。” 虽说赵庸与王弼率军追击去了,但是在金城内还有这两三万兵力留守,这些自然也是出自淮西。 此刻。 他们也生怕再被朱应给抢功了。 “都镇抚。” “大宁佥事骑兵营伤亡如何?”傅友德直接看向了都镇抚问道。 “回将军。” “昨日已经统计清楚了。” “这一战朱应将军麾下伤亡总计两千一百五十八人,其中阵亡一千零七十五人,伤一千零八十三人,皆在伤兵营救治。”都镇抚立刻禀告道。 听到这数字。 原本还叫嚣着朱应麾下伤亡惨重的众多淮西将领立刻闭嘴了,看着朱应的眼神也变得惊骇。 “他怎么做到的?” “正面攻城,还是最先正面与元军死战。” “他们的伤亡怎会如此小?” “两千一百多伤亡,战死不过千众。” “这怎么可能做得到?” “我们后攻入城中伤亡都超过了五千人了。” “全军伤亡总计超过万众。” 众将脸色都变了。 这种战果。 他们是真的想象不到。 要知道他们之所以还留守在金城,就是因为在之前攻入城中伤亡不小,如今也是在金城休整恢复。 朱应麾下这种战损是真的惊到他们了。 “统计为真?” 傅友德认真的看着都镇抚。 “回将军。” “为真。” “末将特意派遣了镇抚营兵士入了朱将军军营统计,包括伤兵营在内。” “这伤亡数绝对属实。”都镇抚立刻回道。 他的职责就是统计战功,统计伤亡。这些自然是不会有差错。 “朱将军。” “你究竟是如何做到的?” “正面冲锋,正面迎战,竟然只有如此伤亡?”傅友德十分好奇的看着朱应问道。 实则是对这战果的惊讶。 “回禀傅将军。” “末将自在军中统兵以来。” “自小旗,总旗,百户,千户,守备诸位时,都秉承一点。” “那便是将不偷生,士不畏死。” “每每冲杀,末将则是领先于士卒先行。” “或许也正是这一点让末将麾下将士更为强大,不惧死,方可与敌血战无惧,以命搏命。”朱应则是平静的回道。 “将不偷生,士不畏死。” “的确是如此。” “也的确可以激励士气。”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