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0章 圣旨的另外一层意思-《大明:穿越崇祯帝,开局一根绳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“此处是何用意?”

    见袁继咸不信,吕大器举了个例子:“我朝十六年,时任陕西三边总督孙传庭被陛下催战的圣旨你可曾见过?”

    袁继咸一愣,恍然大悟。

    催促孙传庭出战的圣旨虽然没有亲眼见到,但他们这些人早已通过其他渠道知道了圣旨内容。

    圣旨里崇祯用即刻、马上等词一再催战,孙传庭迫不得已仓促出战,最终兵败身亡。

    反观这道圣旨。

    不但一个催战的词都没有,甚至还给了他便宜行事的权利!

    前前后后,这给人的感觉完全是两个皇帝。

    袁继咸深吸一口气,“多谢吕兄指点,袁某知道怎么做了。”

    他拿起毛笔,在面前的信纸上快速书写。

    ......

    万县。

    万县县城依江而建,城墙虽不高耸,却都是延时堆砌而成,看起来十分牢固。

    由于上游发大水,江上没有任何船舶行船。两岸的岸边上坐满了船夫和拉纤的纤夫,他们无奈的看向上游,期盼大水早日退去。

    人群中蹲着一个外乡人,他体型适中,面色黝黑,下巴上没有一根胡子。

    此人正是离开北京月余的高时明。

    他看着河水里的人影,心中感慨不已。

    一个月前他还在寒冷的北京,一个月后到达了闷热潮湿的四川。

    人黑了也瘦了。

    好在不辱使命找到了张献忠!

    他用清凉的河水洗了把脸,抬起头看着万县并不高耸的城墙深吸一口气,迈着坚定的步伐走了过去。

    由于张献忠驻守在万县,所以守城士兵对往来行人检查的非常仔细。

    “你,从哪儿来?进城干啥子去?”一个消瘦的士兵操着四川口音拦下了高时明。

    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,这点方言还是难不倒他的,不过他没有用四川话回答,而是用正儿八经的京腔说道:“我从京师来,进城找张献忠议事。”

    “大胆!”那个士兵顿时怒了,“大西王的名讳岂是你能直呼的?来人,这儿有个明军奸细,快跟老子一起把他抓起来。”(四川话老子的意思我就不多解释了,大家都懂。)

    附近的士兵见状纷纷围了过来,用手中的武器抵在高时明身上。
    第(2/3)页